中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非常完整的防治体系,而“治未病”作为中医学重要的预防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复感风寒湿等外邪所引起的,以慢性、渐进性、反复发作性等为特点,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根治该病的有效措施,所以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便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具体到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慢病防残和愈后防变四个方面。
首先,未病先防。“未病先防”就是指在还没有发生疾病之前,就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治疾病的发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遗篇刺法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灵枢・本神》称之为“养生”,认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金匮要略》认为:“千般M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以上皆指出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提示人们日常生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来调摄;情志方面要“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饮食方面要“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劳作方面要“形劳而不倦”,避免“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这些养生之道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如前所述,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病因包括正气亏虚和外邪入侵两个方面,那么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一是要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如合理的饮食结构,适当的身体锻炼,规律的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各种活动等等;二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防止病邪的入侵。如避免风、寒、湿等不良因素的刺激,避免过度劳累,预防各种感染等。
其次,既病防变。“既病防变”就是说要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在疾病的早期进行干预,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疾病的进展和恶化。因此,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正确治疗、综合治疗是既病防变的重要措施。
1、早诊断、早治疗:孙思邈《千金要方・伤寒例第一》中指出:“凡人有不少苦似不如平常,即须早道,若隐忍不治,冀望自瘥,须臾之间,以成痼疾”。说的就是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精神不振,体力下降等症状,当马上进行调理,若不采取措施,只是一味的忍耐,则有可能延误病情,使损害程度更加严重。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旦出现低热,乏力、关节疼痛伴肿胀、晨僵,尤其是手足小关节、腕关节、肘关节等,应及时就诊,进而明确诊断,使疾病得到早期治疗。血清学指标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及血沉、C反应蛋白等有助于对疾病诊断以及疾病当前活动情况的评估。
2、积极正确治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言“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的病因病机、发展变化的特点,可在病初就能及时的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传变。例如对有合并内脏损伤和严重血管炎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积极采用中药辨证施治。不能单用祛风除湿止痛之品,而要时时注意保护正气。使用一些滋补肝肾、强筋健骨、益气健脾、养血活血的方药,以遏制骨质的破坏及病情的进一步发展。
3、综合治疗:针对风湿病的多因素、多属性的特点,为了能够早期尽快的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应早期进行合理的综合治疗。明・张景岳《类经・论治类》指出:“杂合五方之治而随机应变,则各得其宜矣。”所以,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除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疗法外,还应适当配合物理疗法、心理疗法及其他疗法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三,慢病防残。“慢病防残”就是说,因为类风湿关节炎基本病变是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极易发生关节破坏,造成肢体残疾,因而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预防残疾和减轻残疾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1、保持最佳姿势和功能位:仰卧位时上肢取外旋位,大腿保持中立位;坐位时宜用平板靠背椅,背部挺直靠在椅背上,两脚平放在地上。避免病变关节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引起强直,要动静平衡,既不能运动过度而造成不必要的消耗,增加疼痛;也不能完全静止而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卧床期间要经常变换体位,每日取俯卧位1-2 h,可使躯体和四肢得到伸展;还可做深呼吸改善心肺功能。
2、运动疗法:急性期患者,关节肿痛明显者,每日也需要做关节的伸展与屈曲运动,每日进行2-3次,关节肿痛减轻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待病情稳定后,可练太极拳、八段锦等。应鼓励患者尽量自己完成日常生活,防止患者产生过度依赖心理。患者还可以手捏核桃或弹力健身圈,锻炼手指关节功能;脚踏自行车,锻炼膝关节功能等。《养性延命录》曰:“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所以,适当的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生命活力。
3、心理疗法: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周期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痛苦大,花费多,家庭和社会压力大,尤其是出现身残表现时,更易出现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反应,不利于病情稳定,易促使病情发展,对治疗、生活丧失信心, 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要配合心理疗法,并积极鼓励家人和朋友等社会力量参与其 中,给予患者理解与支持,最大限度地防止志残的发生。
最后,愈后防复。“愈后防复”就是说经过积极的治疗后,不少病人的病情可以缓解或稳定,此时,防止复发便显得极为重要。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复发的常见原因有劳累、饮食、生气、风寒湿邪等,因此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累,包括体劳、脑劳、房劳;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过度精神刺激;慎进饮食,适当忌口,避免因饮食不当导致复发。
综上所述,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持续性、反复发作的多系统损害性的疾病。而运用中医“治未病” 理论指导类风湿性关节炎防治,不仅能防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高自身的预防意识,主动做好摄生调护,配合治疗,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所以“治未病”理论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