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脾论治小儿皮肤病的经验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指出:“小儿易虚易实,脾虚不受寒湿,服寒则生冷,服温则生热,当识此勿误也”,从病理学的角度说明,小儿病脾虚首当其冲。“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部为水各之海,故患湿,其属土,为十二经根本。其势居中央孤脏,以灌四旁,注四末。脾气充,四脏皆赖熙育,脾气绝,四脏不能自生。所以脾胃健,五脏六腑得以橘养。”小儿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后天之本脾脏的滋养尤为重要,而小儿脾脏娇嫩,常易患病,因此小儿病必须从脾论治。
小儿皮肤病包括:因火热熏肤、毒邪内陷所致的风疹、幼儿急疹、麻疹、猩红热、传染性红斑、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皆属于心火所伤;因脾失健运,水湿泛于肌肤引发的异位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婴幼儿湿疹;因脾气亏虚、营卫不和引起的荨麻疹;心脾湿热所致的婴儿湿疹、新生儿 疱疮、新生儿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眩疱疮、水痘、传染性软疣等一太多数小儿皮肌与心脾所伤密切相奖,故治疗当重心脾。治以清心火解毒邪、健脾气、运承湿,以清除心脾湿热。
3 从心脾论治是治疗小儿皮肤病的重要法则《内经》病机十九条日:“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皮肤病从心脾治疗的重要性。皮肤病常见的症状是痒,痒为产生搔抓欲望的一种皮肤感觉,是一种心理上的变化。从“心主神明”说明痒这种感受由心所主,故痒应从心治疗。皮肤病的另一临床表现是水湿泛于肌肤,继而出现丘疱疹、水疱、糜烂、渗液,这些症状均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或脾经湿热所致,故应以健脾化湿和清脾利湿治之。因此无论是皮肤病的主观症状,还是主要的客观临库表现,都应从心脾论治。
4 小儿皮肤病的调理亦应以心脾为重皮肤病易反复发作,如果治疗后期调理得当。复发是可避免的,小儿患皮肤病尤需注意调理。《保婴撮娄》中对婴幼儿护养提出“忍三分寒,吃七分饱,频揉肚,??要肚暖,头凉,心胸凉,皆至论也。”吃七分饱、频揉肚、要肚暖,即是强调护养小儿应注意固护脾,包括防饮食伤脾和助脾运化,温脾暖脾保脏;忍三分寒、头凉、心胸凉,即是提醒我们要防止心火起,以免伤及它脏。小儿的护养即是护心脾,故其调理亦要以心脾为重。
小儿皮肤病的常用方药
(1)枳术赤豆饮:健脾利湿,消风止痒,主治丘疹性荨麻疹、婴幼儿湿疹等 组成:炒枳壳、炒自术、砂仁(另包后下)、益母草、蝉蜕、赤小豆、荆芥、防风、赤芍。方中白术、枳壳、赤小豆、砂仁芳香健脾,扶脾化湿,其治在本;蝉蜕、防风、荆芥疏解风邪,风去则痒休;佐用活血之赤芍、益母草,寓意“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更能助荆防抗过敏止痒。特别是白术、枳壳两味主药,清代黄宫绣称前者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
(2)清热四心汤:莲子芯、连翘芯、栀子芯、灯芯、生地、木通、淡竹叶、甘草梢、车前子、蝉蜕、赤小豆、黄芩等。功能清心导赤、健脾化湿,以治胎热、去湿毒。方中用四芯药清心健脾解毒,配以生地、车前子、淡竹叶、赤小豆甘寒淡渗祛湿;少佐木通、黄芩,既上清肺热,又下利湿热,且可防苦寒伐胃之弊;用蝉蜕祛风透邪,引药达表。主治婴儿湿疹。
(3)连翘大青汤:金银花、连翘、绿豆表、生地、大青叶、牛蒡子、丹皮、甘草、荆芥、薄荷。功能清心解毒、宣肺透疹。方中生地、丹皮、连翘、大青叶、绿豆衣清心火,解毒邪;配金银花、牛蒡子、荆芥、薄荷宣肺透疹。用治各种毒邪引起的小儿皮肤病,如风疹、幼儿急疹、麻疹、传染性红斑、毒性红斑等。
(4)变通泻黄散:藿香、佩兰、防风、焦山栀、生石膏、甘草、黄芩、红花、凌霄花、炒槐花、升麻。功可清泻脾胃伏火。主治婴幼儿口周皮炎及脂溢性湿疹。
(5) 加味白虎汤:白虎汤加清心益气的绿豆衣、沙参,泻心火的灯芯、淡竹叶(一主达热出表,一主淡渗清里)。用治小儿夏季皮炎、痱子等皮肤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