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慢性顽固性便秘包括习惯性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及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是以结肠运动功能减弱为特征的一类顽固性便秘,表现为粪便在结肠中的传输速度异常减慢,无便意,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以往均为单纯的内科保守治疗,对重症者治疗较为棘手且效果不佳。
病因: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精神因素,肠神经元病变, Cajal间质细胞异常,平滑肌变性,中枢神经病变,胃肠肽类激素异常等都可以作出部分解释,但都很难概括其明确病因。
临床表现:无原因的自然排便次数进行性减少,无便意,排便困难,每4~15天排便1次,伴有便不尽感及腹胀。多数患者均有使用刺激性泻剂(尤其蒽醌类导泻剂)排便的病史。结有长期泻剂使用史者,肠镜下表现肠黏膜色素沉着,结肠黏膜广泛黑变病,并且长期服用泻剂后易产生耐药性。
病理变化:病理证实结肠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伴空泡变性,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神经丛退行性变,由于肠肌间神经节细胞减少,变性等改变,导致肠壁营养不良,从而结肠蠕动进一步减退,肠壁扩张变薄,进一步加重便秘症状。
手术病例选择标准:STC是结肠功能障碍性疾病而非器质性病变,因而手术治疗应十分慎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1 对经严格内科治疗6月无效;2 结肠运输试验明显延长,且在不同时间进行2次以上结肠传输试验;3 通过排粪造影、肠镜、气囊排出等检查均无明显器质性原因,无弥漫性肠道运动失调的临床证据,如易激综合征;4 临床上无明显的焦虑,忧郁及精神异常,且具有强烈手术要求者才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选择:①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②结肠次全切除、盲肠直肠吻合术;③结肠肠段切除术。文献报道,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有效率高达95%,而结肠肠段切除术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达50%以上。国内多数学者主张行保留回盲瓣的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该术式术后既保留了回盲瓣的生理功能又能确切改善便秘症状。浙大田洪裕教授等认为行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术或盲肠直肠吻合术均能确切改善便秘症状,疗效上无明显差异。但由于行盲直肠吻合术时盲肠较固定,需将盲肠翻转与直肠吻合,而回肠游离与乙状结肠下端吻合时,肠管不需翻转,吻合后吻合口无张力,手术相对更为简洁,切除回盲部后多数患者并不出现大便次数很多的情况。故更倾向于行回肠乙状结肠吻合术。
术后:出现腹泻症状者,可给予复方苯乙哌啶口服,平均服用时间67天(保留回盲部平均服用时间61天,不保留回盲部平均服用时间69天)。促进肠蠕动的活菌药物服用时间为术后21~35天。
并发症:主要为腹胀痛和肠梗阻,肠梗阻发生率可达(8%~69%) ,再手术率 10~100%。
疗效:病例严格筛选,总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