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篇
1、什么是大肠癌
大肠癌是指发生在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所谓恶性肿瘤是指人体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过度增生所形成的具有异常结构和功能的局部肿块。在临床上绝大部分大肠癌生长于左半部分,即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生长于横结肠和右侧升结的恶性肿瘤比较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大肠癌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
2、大肠癌的病因是什么?
造成大肠发生癌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经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一些因素与大肠癌的发生有较密切的关系。归I纳起来有如下几条: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者易患大肠癌。霉变和腌制食物等也有如此作用。
(2)遗传因素:部分大肠癌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3)肠道的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肠血吸虫病患者,其大肠癌的发病率都很高。
(4)环境因素和放射线损害。
(5)大肠息肉癌变:目前认为大肠息肉是一种癌前期病变。
3、什么样的饮食结构易致大肠癌?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与大肠癌的发生呈正相关,即该饮食结构者易患大肠癌。当人们摄入过多的脂肪时,胆汁的分泌量就会增加,因为胆汁是用来消化脂肪的,胆汁中的胆盐与脂肪酸在肠道中厌氧菌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中性胆固醇的降解产物属多环碳氢化合物,有致癌和辅助致癌作用。高蛋白主要是动物性蛋白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具有很强诱变作用的杂环胺类化合物,有明显致癌作用。目前已基本明确,饱和脂肪,特别是反式脂肪是导致大肠癌的主要祸首。
4、什么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脂肪由各种脂肪酸所构成。人们习惯上把常温下呈液态的脂肪称作油,而把常温下呈固态的脂肪称作脂肪。在常温下脂肪是呈液态还是呈固态是由其饱和度所决定的。从化学结构来看,脂肪酸是链状羧酸,多含偶数碳原子。碳链中不含双键者为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呈固态;碳链中含有双键者为不饱和脂肪酸,常温下呈液态。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很有益处的,但有些不饱和脂肪酸是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这些人体所必须但自身又不能合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叫必需脂肪酸。饱和脂肪摄入过多,血液中甘油三酯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就会升高,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衰老,并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反式脂肪也叫氢化脂肪,是在加工食用油的过程中,采用化学的方法将氢原子加入到不饱和脂肪酸碳链的两侧而成的。这种油性质稳定,存放时间长,用它烹饪制作的食品色泽鲜亮,美观,保质期长,人造黄油、精炼油等都属于反式脂肪。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是患乳腺癌、大肠癌、心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5、有害的脂肪如何促使癌症发生?
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等都属于有害脂肪,是致癌因素或者叫基因的诱变剂。因为它们可以损害人体正常细胞遗传的物质基础--脱氧核糖核酸,即DNA,诱使DNA长链上的某些遗传基因发生结构性改变,使DNA在复制或翻译过程中发生错误,让某些正常细胞变成了“潜伏的癌细胞”。当这个“潜伏的癌细胞”遇到适合它发展的机会,如机体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免疫功能减退等,就会快速分裂而生成肿瘤。
6、含反式脂肪较多的食品都有哪些
(1)含反式脂肪的植物油:精炼植物油、人造黄油、巧克力、植物奶油、冰淇淋等。
(2)油炸食品:即便使用不含反式脂肪的植物油煎炸食品,油经长时间的高温加热,分子也会发生变异衣,乎为反式脂肪。所以,各种油炸食品也都含有较多的反式脂肪。
(3)各种烘烤食品,如面包、饼干、糕点等。
(4)一些调料、调味品:如花生酱。只要包装上标有“植物油脂”、“精炼植物油”等字样者均含大量的反式脂肪。
流行病学的调研结果表明,大肠癌高发国家和地区的饮食具有精米、精面、高脂、高动物蛋白、少纤维 素的特点,其脂肪含量占到饮食总热量的40%;大肠肿瘤低发国家和地区的膳食中脂肪含量很低。日本人脂肪热量仅占饮食总热量的12%左右,其大肠肿瘤发病率非常低。当然,进食高脂饮食者只是患大肠肿瘤的几率要比进低脂饮食者大得多;而并非一定会患上大肠肿瘤。高脂饮食必定只是患大肠肿瘤的一个外在因素,患不患大肠肿瘤,什么时候患大肠肿瘤,主要还取决手机体的内在方面。换句话说,是否患大肠肿瘤,机体内在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在因素只是促使发病的一个条件。
8、决定是否患大肠癌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是否患癌,患什么癌,在什么时间患癌,患癌后发不发生转移和在什么时候发生转移等诸多问题,并不决定于致癌因素,而是决定于我们携带基因的染色体对致癌物质的敏感程度。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齐呢”,我们人类的46条染色体并不都是一样地健康,个别染色体生性较弱,好比一些人身体天生健壮而某些人身体天生瘦弱一样。这个别较弱的染色体遇到强烈致癌物质的攻击后,就表现出易感性而受到损伤,如发生断裂,使其携带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而成为癌细胞。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较弱的染色体可以遗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家族是某种癌症的 高发人群。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选择自己的遗传基因,我们能够选择的就是尽量避开致癌因素的攻击使我们尽可能地不患上各种癌症。至于哪一条染色体受损后会使 人类患上大肠癌现在还不清楚。
9、还有哪些饮食因素与大肠癌有关?
有文献报道认为,用于自来水消毒的氯仿等卤化物可能也是结肠癌的致癌因子。饮用井水者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饮用江河池塘水者,可能是因为井水是经砂石滤过渗出的洁净水,而目前江河、池塘水都已被严重污染。科研人员还发现,人体中有一种叫S-腺苷蛋氨酸的物质通过影响DNA而有抑制大肠癌的作用,而嗜酒者体内该物质明显减少,因此酗酒应该也是大肠癌致癌因素之一。另外,腌制、霉变食物中也含有大量致癌物,也需要引起人们的注意。至于吸烟与大肠癌的发病率有无明确的关系,目前还无定论。
10、与大肠癌相关的其他因素还有什么?
(1)放射线经常照射大肠可以导致大肠癌:一些妇科的癌症接受放疗时,使某一局部肠管也接受了大量的放射线,组织受到损伤,细胞发生变异成为大肠癌。
(2)身体其他部位患有肿瘤:如果本人有过患癌病史,也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身体其他部位的癌症也可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导致大肠癌。
(3) 大肠中的良性肿物发生恶变:很多临床研究已经证明,大肠中的良性息肉可以发生恶变而成为大肠癌(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等,息肉数目越多、个头越大,恶变率越高。有关资料显示:大肠息肉直径小于l厘米者,癌变率约为5%;直径1-2厘米者,癌变率约为13%左右;直径在2厘米以上者,癌变率则高达41%。所以,目前大家已取得共识,大肠良性肿瘤属于癌前病变。大肠癌遵循正常黏膜到息肉到癌变这样一个规律发展。
(4)长期慢性便秘与大肠癌关系密切:由于长期便秘,机体内的一些毒素和致癌物不能及时通过大便排出体外,使这些有害物质在大肠中长时间刺激肠黏膜,导致黏膜的慢性炎症和增生,最终成为癌症。
(5)一些微量元素与大肠癌有关:已有研究表明,结肠癌高发区的土壤中缺乏微量元素硒和钼,补硒可以抑制大肠癌的发生,说明了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大肠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其具体机制尚在研究之中,推测微量元素可能通过酶在起作用。
11、大肠癌的遗传性如何?
说到遗传,人们常有这样一个误解,好像父母一方患了大肠癌,就会遗传给下一代,子女一定也要患大肠癌。其实大肠癌本身并不遗传,医学上所讲的大肠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主要是指两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家族性多发大肠息肉病或叫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患者通常在青春期后开始发病,表现为大肠中生长成百上千个且常是多处癌变。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常发生于右侧结肠,表现为肠内生长多个绒毛性腺瘤,数目不如家族性脉瘤息肉病患者多。这两个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分子生物学上的变化是有区别的,家族性腺瘤息肉病患者第5对染色体长臂上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而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主要是DNA配对错误修补基因突变。至于散发性大肠癌,虽然其家族成员中患大肠癌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但目前认为这是共同生活的环境所致。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人患的大肠癌是否具有遗传性,在科学上还没有明确的回答。
12、哪些肠道的慢性炎症可以发生癌变?
在相关章节我们已经提到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容易发生癌变,其特点是年龄越小,病程越长,癌变率就越高,癌变率在5%左右,如患溃疡性结肠炎25年,癌变的危险性是42%-45%。克隆氏病也能发生癌变,但癌变的危险性要低于溃疡性结肠炎,20年以上病程者的癌变率在2.8%左右。另外,肠道血吸虫病患者由于血吸虫卵在肠黏膜上沉积,可以使组织发生癌变。其他的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肠道炎症, 可以通过肉芽肿而发生癌变,所以对肠道的各种慢性炎症一定要积极治疗。
13、大肠息肉从何而来?
大肠息肉是生长于大肠黏膜上的肿瘤。它是一种不正常的、同周围组织不协调的新生组织,是由于大肠黏膜细胞在各种刺激因素的作用下(如肠道中从食物中分解出的多环碳氢化合物和杂环胺类化合物等)增生而来,而一旦发生这种不正常的增生,即便刺激因素停止刺激,该种增生依然继续,结果生成息肉。那种增生细胞分化成熟、生长速度较慢者成为大肠良性肿瘤,而那种增生细胞分化不成熟、生长速度较快者,就成了大 肠恶性肿瘤。
14、不同性质的息肉癌变一样吗?
在组织学上,将息肉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依其组织形态又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管状腺瘤。有人做过腺瘤组织类型与癌变的因素分析,发现组织类型不同,癌变率也不一样。管状腺瘤癌变率约为8.6%,绒毛状管状腺瘤癌变 率约为22%,绒毛状腺瘤癌变率约为62.5%。另外,还有研究显示,息肉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程度越严重,癌变的危险性越大。年龄超过50岁的大肠腺瘤患者,80%以上都会发生癌变。非肿瘤性息肉如炎性息肉是否癌变目前尚有争论。若患了非肿瘤性息肉则应严密监测,必要时也应当手术切除。
15、大肠癌在组织学上分几种?
凡大肠上长有肿物,医生都要将其取下一小块送到病理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结构以明确诊断,在组织学上大肠,癌常有以下几型。
(1)腺癌:绝大多数大肠癌属于腺癌,因为大肠是具有腺样结构的器官。显微镜下见癌细胞排列是不规则的腺管状。依据癌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I-Ⅳ级。
(2)黏液腺癌:肠腺可以分泌黏液,生长肿瘤后,肠腺癌也常分泌大量黏液,使癌细胞呈半透明的胶囊状,故称之为黏液腺癌,显微镜下见细胞核被黏液挤到一边,如同戒指,所以也叫印戒形细胞癌,其恶性程度高。
(3)未分化癌、鳞癌、腺鳞癌:未分化癌在细胞形态上异型性很大,故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鳞癌、腺鳞癌等是肠内组织发生鳞状上皮化生所致。此类肠癌均较少见。
16、大肠腺癌是如何分期的?
为了更好地说明癌肿的发展程度及制定相应的治疗对策,临床上将恶性肿瘤进行了分期。1978年杭州大肠癌会议制定了经改良的杜克斯(Dukes)分期试行方案。
I期0:病灶局限于黏膜层(包括原位癌和局灶性癌),可做局部切除。
I期1:病灶仅侵犯黏膜下层(早期浸润癌)。
I期2:病灶侵犯肌层。
Ⅱ期:病灶侵透肠壁或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但尚可做根I治性切除。
Ⅲ期1:伴癌灶附近淋巴结转移(指肠壁旁和边缘血管淋巴结)。
皿期2:伴血管周围和系膜缘附近淋巴结转移,但可以做根治性切除。
Ⅳ期1:伴远处脏器转移。
Ⅳ期2:伴远处淋巴结转移或供应血管根部的淋巴结广泛转移,无法全部切除(主动脉前或旁和髂内血管淋巴结等)。
Ⅳ期3:伴腹膜广泛扩散,无法将其全部切除。
Ⅳ期4:病灶已广泛浸润邻近器官,无法切除,如全身情况允许尚可将原行姑息性切除。
17、大肠癌的发病率如何?
从男女性别方面来讲,结肠癌的发病率几无性别差异,而直肠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从地域来讲,发达的西欧、北美等国家发病率较高,达到25--35/10万人口。欠发达国家发病率相对较低,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大约在0.6-5.0人/10万人口,明显低于西方国家。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在上世纪中叶尚低于10人/10万人口。在20年前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男性排在肺癌、肝癌、胃癌之后,女性排在乳腺癌、宫颈癌、肺癌、胃癌之后。近些年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到本世纪初已达24人/10万人口。一项刚获得国家2006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有关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到2010年我国癌症发病排在前三位者,男性是肺癌、肝癌、大肠癌,女性是乳腺癌、肺癌和大肠癌。我国的东北、华北和东南沿海是大肠 癌的高发区。另外,我国大肠癌的发病近些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趋于年轻化,40岁以下的中青年发病率高于欧美国家。
18、大肠癌的好发部位在哪一段肠管?为什么?
整个大肠从右侧的回盲部到左侧直到直肠,分为升结肠(包括回盲部、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共五个部分。由于肠道息肉等良性肿物属癌前病变,所以大肠息肉的好发部位也正是大肠癌的好发部位。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50%的癌发生在直肠,25%发生在乙状结肠(主要在直乙交界处)亦即75%的大肠癌在左侧,其次是右侧的回盲部。之所以会是这样,与大肠的功能有一定关系。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使其逐渐成形,成为粪便并排出体外。食物残渣在行进的过程中水分被逐渐吸收,到乙状结肠时已形成粪便,此时粪便中的有害物质、致癌物质也高度浓缩,若不能将其及时排出体外,在肠中一些细菌(如厌氧菌)的作用下,久之会对此处的肠黏膜产生不良刺激,使肠黏膜发生充血、渗出、水肿等炎变反应而受到损伤,肠上皮细胞在修复损伤的过程中一些基因可能发生突变、缺损、失去正常功能而使肠上皮不典型增生、瘤样增生,最终恶变而成为大肠癌。
19、大肠癌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
大肠癌肿在大肠中的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也不一样。肿瘤生长在直肠者叫直肠癌。直肠癌最多见的症状 是: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排便量不多甚至很少;有里急后重和排便不尽感,类似于痢疾,医学上称为直肠刺激征。还有就是大便带血,血色稍偏暗红色,患者往往 自认为是痔出血。随着病情的进展,癌肿增大会出现直肠狭窄梗阻症状,可见到便秘,便条变细、腹胀痛等症状。
肿瘤不管生长在哪一段结肠者都叫结肠癌。结肠癌最多见的症状就是大便带血,患者大便往往不成形,夹杂污秽的暗红色血。当肿瘤不断增大,还会出现腹痛、腹部扪及包块,腹痛和腹部包块的部位因肿瘤生长部位的不同而不同。继续发展还会出现肠梗阻、贫血、发热、消瘦等恶病质征象。
另外需要要注意,直肠癌浸润到肛管,会出现肛门变硬,持续性肛门疼痛等症状,这也是肛管癌的症状。
综上所述,大肠癌最多见的、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便血和稀便,此时也是最容易误诊的时候,一定要到医院的肛肠科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20、大肠癌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大肠癌常见的的并发症有三个。
(1) 肠梗阻:大肠癌好发于左侧大肠,左侧大肠在解剖形态上较右侧结肠为窄,尤其是乙状结肠肠腔最窄而且与直肠形成l锐角;另外,左侧大肠的肿瘤多为能使肠腔发 生环形狭窄的浸润性癌。以上决定了大肠癌发生梗阻的部位多为左侧,是一种渐进性梗阻,患者逐渐出现排便越来越困难的症状,腹痛逐渐加重,可出现恶心,呕吐。由于右侧结肠肠腔相对宽大,而且粪便在右倒大肠中还为液态,右侧大肠肿瘤又多为蕈状,所以右侧大肠癌不易发生梗阻,若造成肠梗阻时肿瘤一定是相当大了。
(2)肠道出血:这是大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也往往是肠癌患者就诊时的主诉,出血量可多可少,污秽发暗,需要与痔疮、肛裂、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相鉴别。
(3)肠穿孔:大肠癌合并肠穿孔者并腹膜炎,表现为持续性的腹部剧烈疼痛、高热、恶心、呕吐、大汗、口于、腹部压痛和反跳痛等。需要紧急处理,必要时剖腹手术。
21、粪便潜血试验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大便潜血试验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检查粪便之中的血红蛋自从而推断肠道是否存在出血的一种检查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价格便宜、方便易做、患者无痛苦、极易接受;不足之处是该试验易受一些食物和药物的干扰,容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检查结果。
还有一种检查大便潜血的方法叫免疫法,是利用抗血红素抗体来检查粪便中是否带有人类血红素,其特异性较高。
无论哪种检查方法阳性率(可靠性)都不是100%,所以粪便潜血检查适合于初步的筛查,当大肠癌征兆明显时就不用该检查方法了。肉眼血便时也不用该方法。
22、癌胚抗原检查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
抽取静脉血做癌胚抗原(CEA)检查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检查或监测癌症的方法。大肠是具有腺样结构的器官,大肠癌属腺癌,即发生于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当人体发生腺癌后,癌细胞会释放出一种糖蛋白,我们可以用化学发光的方法从血清中检测出这种糖蛋白,这就是癌胚抗原检查。
化验CEA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无痛苦,费用适中,一般平民百姓完全能够承受。它的不足或者说是缺陷就是特异性不高,因为我们的胃、肝、胰、乳腺等器官都是有腺样结构而非大肠所独有,另外,一些正常人CEA也可以升高,如吸烟者血清CEA就高于不吸烟者,所以当化验CEA升高时,不能说明就患有大肠癌,但此项检查作为癌症的筛查和大肠癌治疗后是否复发的监测却很有意义。
23、大肠癌钡剂灌肠检查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
钡剂灌肠造影是检查大肠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检查前先禁食,清洗肠道,然后用高浓度、低黏度、细 颗粒的钡剂灌人大肠中,在x光下透视追踪钡剂在大肠中的走行,看所显影像有无狭窄、扩张、凹凸不平和充盈缺损等异常情况。其优点是痛苦小、费用相对低廉、能比较清楚地观察肠腔内和肠壁表面的黏膜结构;不足点是准备阶段比较麻烦,放射线长时间照射约20分钟纠左右,对身体有一定损害,对早期癌肿,x线征不明 显时,可能会漏诊,而且它还无法观察肠壁内和肠壁外的情况等等,所以目前钡剂灌肠造影检查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很少做了。
24、大肠CT和磁共振检查的优点和缺憾是什么?
CT是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的简称。CT的优点是能清晰地显示肠腔内、肠壁内、肠壁外及邻近组织器官的情况,故而可以把肠腔内癌肿的形态、肠壁及肠外邻近组织器官受累程度及范围等看得一清二楚。CT的不足之处是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差,有时需要注射造 影剂,因此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X线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损害。
磁共振(MRI)检查的原理是这样的:人体组织器官中存在着大量的氢原子核,我们称其 为质子,质子有自旋和磁矩的性能,在磁场的作用下,质子绕磁场方向旋转,当质子自旋频率和磁场频率相同时,则发生共振,叫磁共振。由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密 度不同(叫质子密度),不同质子密度产生共振需要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计算机将这些差异进行处理可以转变成图像,这就是磁共振检查。
与CT相共振检查的优点是是:第一,没有电离辐射对身体的损害。第二,不像CT那样能出现伪影,故图像质量好。第三,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比CT高。磁共振的不足之处是:第一,价1格昂贵。第二,空间分辨率较差。第三,体内植有金属异物(如心脏起搏器)者不能检查。
25、肠镜检查有哪些优缺点?
肠镜有直肠镜、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三种。不管是哪一种肠镜都能很直观地对肠道做清晰的观察,理论上的诊断率是100%。
直肠镜是金属做的,直筒形,长15厘米。做直肠镜检查不需肠道准备,基本无痛苦,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很适合于直肠癌的普查;缺点就是仅局限于对直肠的检查。
乙状结肠镜也是直筒形,长25-30厘米。由于大部分肠癌都发生在距肛门30厘米以内的肠段,所以做乙状镜检查的优势也是明显的,即费用低、痛苦小,但无法检查降结肠以上部位的肿瘤。
光导纤维结肠镜可以对全部大肠进行直观的肉眼检查;缺点是前期准备麻烦、费用高、痛若大,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因耐受性差导致半途而废,而且有严重的心血管病患者不能做此项检查。
26、怎样选择性地进行大肠癌的检查?
检查大肠癌的众多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当怀疑肠癌时也没必要逐一进行检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做其中的某些检查即可。
如果有大便性状的改变,有便血尤其是暗色血,有贫血、消瘦和腹部不舒适的症状,尤其是腹部可以摸到肿块时,应该进行大肠癌的检查。
(1)医生检查的基本步骤如下:
1、详细了解病史。
2、查体并做肛门指诊。
3、如果肛门指诊排除了直肠下段病变,患者身体条件又允许的话,可直接准备进行纤维结肠镜的检查,身体差者可先做乙状镜检查。
4、有必要抽取静脉血化验某些项目时,可增加癌胚抗原检查。
5、结肠镜检查发现长有肿瘤时,要取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还可以做CT或核磁共振进一步了解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的浸润程度。
(2)常规体检时:如果我们只是进行体检,排查一下大肠癌,那么只要进行肛门指诊,查大便潜血(最好连续查3次)和癌胚抗原即可。有条件者还应做乙状镜检查。例行的体检最好每年进行一次。
(3)大肠癌术后:为监测是否有复发,术后3年内每季度复查1次癌胚抗原,3年后5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癌胚抗原,5年后的每一年都应复查1次癌胚抗原,有条件者每年复查1次肠镜。
27、大肠癌在内镜下的形态如何?
在内镜下所见的大肠癌其形态大致分以下几种,也就是常说的镜检分型。
(1)溃病型:最为常见,好发于左侧结肠和直肠。四周隆起,中间凹陷,尤如火山口,在溃疡面上可见败血和污秽的分泌物。
(2)增生型:多呈菜花样增生,肿物突人大肠腔内,表面不光滑、质脆、触之出血,血色发暗,可见到肿物上有糜烂面和坏死。
(3)浸润型:此型好发于左侧结肠,尤其在直肠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和直肠。肿瘤组织沿肠壁浸润生长,且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镜下见病变部位狭窄,甚至呈环形狭窄,肠壁变硬,失去柔软度和弹性,极易引起肠梗阻。
(4)肿块型:好发于右侧结肠和回盲部。肿块呈球形或半球形向肠腔内生长,表面有溃疡,易出血。该型浸润性小,转移亦少,一般预后好。
28、大肠癌应该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结肠癌主要应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肠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阿米巴肉芽肿等相鉴别,直肠癌主要应与痔疮、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等相鉴别。
(1)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已在相关章节讲述。其主要特征性表现是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做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即可将其与结肠癌和直肠癌相鉴别。
(2)克隆病:几乎所有的克隆病最初都被误诊为阑尾炎,克I隆病的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发热和腹部肿块。做纤维结肠镜检是最好的鉴别手段。克隆病镜下主要表现为为大而深的裂隙状溃疡、卵石征、肠道节段性的全壁炎。
(3)肠结核:肠结核主要表现为腹痛绵绵、大便稀软、腹部包块、低热、盗汗等结核全身中毒症状。也有便秘为主者属增生性肠结核。肠结核患者多从肺结核而来,肠结核患者通过查血沉、结核菌素试验多呈阳性,和x线钡剂造影检查,不难与大肠癌鉴别。
(4)血吸虫病及其肉芽肿:有在江南生活史的病人要注意血吸虫病的鉴别。血吸虫病的肠道病变以左侧结肠为主,腹痛、腹泻和便血为主要症状;结肠镜检可资鉴别,对其肉芽肿一定要取组织做活检。
(5)阿米巴痢疾及其肉芽肿:阿米巴是人体肠道寄生虫,它寄生在大肠壁内靠摄取肠黏膜碎片和红细胞为生,引起阿米巴痢疾。其症状与大肠癌相似,但大便腥臭,为果酱样,在其粪便中可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即可鉴别;结肠镜检查可取其肉芽肿做组织活检,也可鉴别。
(6) 痔疮:便血是肠癌和痔疮的主要症状,尤其在二者的早期,可以是各自的唯一症状,故将肠癌误诊为痔疮的情况很多。二者虽均便血,然细辨之仍有不同,痔出血色 鲜红,血和粪便不相杂(即血是血,便是便);癌出血,色暗红,血和便相杂而下。通过指诊和结肠镜检查,则很容易将二者区别开来。
(7)慢性细菌性 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症状是左下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与肠癌颇多相似,年龄在40岁以上者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注意,找专科医师做肛门指诊和大便细菌培养以资鉴别。便培养痢疾杆菌为阳性者为慢性细菌性痢疾,否则的话应做进一步的检查,不要将肠癌漏诊。
29、大肠癌为何容易误诊?
据有关资料的统计,结肠癌的误诊率为40%,直肠癌误诊率在60%-70%。那么大肠癌为何这么容易误诊,依笔者经验,其误诊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患者思想上重视不够,有侥幸心理:很多男性患者,不在乎小灾小病,认为自己身体好;抗一抗就会过去,自己兴师动众去看病有失男子汉气度,还存侥幸心理,认为所谓的大病不会降到自己头上,结果大祸酿成,悔之晚矣。
(2)害羞心理作怪:很多女性都属此类,一看医生是男性,转身就走,或是找江湖医生不做检查盲目治疗最终害了自己。
(3)认为是旧病复发,而耽误了病情:很多既往患有痔疮或慢性肠炎的患者属于此类。由于疾病反反复复十几年,自己也久病成医知道该用什么药治疗,以致放松了警惕性,没有定期复查,当久治不愈或病情加重时才做检查,结果已经是晚期癌症,此种情况笔者已遇多例,很为他们惋惜。
(4) 病情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大肠长度约1.3-1.5米,其任何部位都可长肿瘤,由于肿瘤生长位置不同,临床症状悬殊,尤其是长于回盲部、升结肠和横结肠的瘤肿,早期症状不典型甚至无明显症状,几乎都被误认为“累着了”、“受凉了”、“饮食不适”、“慢性阑尾炎”等而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对于生长于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的癌肿,常见腹痛、腹胀、便秘、便血症状, 也常会被误诊为“习惯性便秘”、“痔疮”等病。
降低误诊率的唯一办法就是“重视”。每出现临床症状,经治3-5天而无明显疗效者,一定要到国家正规医院做检查。
30、大肠癌的转移途径有哪些?
大肠癌主要有三条转移途径或叫三种传播方法。
(1)直接蔓延:癌组织从肠黏膜浸润到黏膜下层、肌层直到蔓延到邻近的组织器官、如膀胱、子宫、肠系膜等。
(2) 淋巴转移:直肠癌的淋巴转移较复杂,可以向上方、向下方转移,还可以向两侧转移。向上转移的最常见部位是直肠上动脉旁淋巴结,向下可转移到肛管括约肌和肛周皮肤,向两侧可转移到髂内血管淋巴结和侧韧带淋巴结,但直肠癌多数还是向上转移。结肠癌通过淋巴可先后转移到结肠旁、肠系膜血管周围和肠系膜根部等处的 淋巴结。晚期结肠癌可转移到腹股沟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
(3)血行播散:肠癌侵入局部小静脉后,癌栓可随静脉血经门静脉转移到肝脏,引发继发性肝癌,这是肠癌远处转移最多的部位;其次是肠癌的肺转移;肠癌还可转移到肾和肾上腺、脑、骨、皮肤等处。
另外,大肠癌脱落的癌细胞掉落在大网膜、腹腔或内脏上,可发生所谓“种植转移”。这种转移方式一般归于直接蔓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