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SLE好发于生育年龄女性,女多于男。SL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1.全身表现:发热、疲乏。
2.皮肤与黏膜:蝶形红斑、光敏感、脱发、手足掌面和甲周红斑、盘状红斑、结节性红斑、脂膜炎、网状青斑、雷诺现象等。SLE口腔溃疡或黏膜糜烂常见。
3.关节和肌肉: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通常不引起骨质破坏。可出现肌痛和肌无力,少数可有肌酶谱的增高。
4.肾脏损害: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乃至肾功能衰竭。
5.神经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血管病,脱髓鞘综合征,头痛,运动障碍,脊髓病,癫痫发作,急性精神错乱,焦虑,认知障碍,情绪失调,精神障碍;周围神经系统表现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单神经病变,重症肌无力,颅神经病变,神经丛病变,多发性神经等病变。横贯性脊髓炎少见,
6.血液系统表现:贫血和/或白细胞减少和/或血小板减少常见。
7.肺部表现:可出现胸膜炎、胸腔积液、肺实质浸润、肺脏间质性病,还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肺梗塞、肺萎缩综合征,少数病情危重者可出现咯血,弥漫性出血性肺泡炎死亡率极高。
8.心脏表现:常出现心包炎,表现为心包积液,但心包填塞少见。可有心肌炎、心律失常,出现心功能不全,为预后不良指征。SLE可出现疣状心内膜炎,有冠状动脉受累,表现为心绞痛和心电图ST-T改变,甚至急性心肌梗塞。
9.消化系统表现: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其中以腹泻较常见,可伴有蛋白丢失性肠炎,并引起低蛋白血症。活动期SLE可出现肠系膜血管炎,其表现类似急腹症,甚至被误诊为胃穿孔、肠梗阻而手术探查。SLE还可并发急性胰腺炎。肝酶增高常见,仅少数出现严重肝损害和黄疸。
10.其他:眼部受累包括结膜炎、葡萄膜炎、眼底改变、视神经病变等。眼底改变包括出血、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等,视神经病变可以导致突然失明。SLE常伴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有外分泌腺受累,表现为口干、眼干。
11.免疫学异常:抗核抗体阳性,其中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的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其它如抗磷脂抗体阳性、低补体血症、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皮肤狼疮带试验阳性、肾脏免疫荧光呈现多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沉积也具有诊断价值。
如何诊断:有多系统受累证据,结合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检测、肾穿刺活检,并排除其它可能引起多系统受累疾病后确立诊断。
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
(1)患者宣教: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心理,明白规律用药的意义,学会自我认识疾病活动的征象,配合治疗、遵从医嘱,定期随诊。懂得长期随访的必要性。避免过多的紫外光暴露,使用防紫外线用品(防晒霜等),避免过度疲劳。
(2)对症治疗和去除各种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如注意控制高血压,防治各种感染。
2.药物治疗:
①糖皮质激素;②环磷酰胺;③硫唑嘌呤;④甲氨蝶呤;⑤环孢素;⑥霉酚酸酯; ⑦羟氯喹;⑧单克隆抗体(如抗CD20抗体、抗CD22抗体、抗CTLA-4抗体、抗BlyS抗体等)。
3.其他治疗: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
预后: 不定期随诊、不遵循医嘱、不规范治疗是致死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加强了对病人的教育,以及诊疗水平的提高,SLE的预后与过去相比已有显著提高。经正规治疗,1年存活率为96%,5年存活率为85%,10年存活率已超过75%。急性期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SLE的多脏器严重损害和感染,尤其是伴有严重神经精神性狼疮和急进性狼疮性肾炎者;慢性肾功能不全、药物(尤其是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的不良反应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是SLE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