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临床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例,分析肺内(N。)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提高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指导手术方式及治疗策略的制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3年12月手术治疗的61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临床I期NSCLC发生肺内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病理为pN,者59例(9.6%,59/612)。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吸烟史、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中央型)、病理类型(非腺癌)、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周边脉管微浸润为临床I期NSCLC患者发生N,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OR=1.903,P<0.01)、肿瘤分化程度(or=2.591,p<0.01)和脉管浸润(or=6.170,p<0.01)是临床i期nsclc患者发生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肿瘤直径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得出2 2="">2 cm时,N.转移率为15.O%(P=0。003)。结论临床I期NSCLC患者的肺内淋巴结转移率(pN,)为9.6%。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和脉管浸润为临床I期NSCLC肺内淋巴结转移(pN.)的独立危险因素。直径>2 cm的临床I期NSCLC患者术前应考虑行PET―CT或者EBUS―TBNA等有创检查以明确N分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