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生部[-2007-]227号文件指出,疼痛科的主要业务范围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如何理解“慢性疼痛”,包括哪些疾病?谈谈我的看法。
“慢性疼痛”只是某些疾病某一阶段的统称,如“带状疱疹”,一般认为1月之内为急性期,l~3月为亚急性期,3月以上为慢性期,称之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而纳入“慢性疼痛”。众所周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一种难治性神经病理性疼痛,难道“带状疱疹”非要等到3个月变成难治性疼痛时才能由疼痛科治疗?若早期采用药物加神经阻滞治疗可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率,让患者少受痛苦,何乐而不为呢?又如“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显然“继发性”需要手术治疗,而“原发性”需要药物、微创或手术治疗,一般早期首选药物(卡马西平),若药物治疗无效、效果不佳或患者对服药有禁忌,就要采用微创介入治疗,而经圆孔、卵圆孔穿刺温控射频热凝术被认为是目前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之首选;再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有慢性腰腿痛病史急性发作,或在外伤后急性发作,现在影像学很发达,根据病史、体征作一CT或MR检查即可辅助诊断,可视突(脱)出的位置、大小及患者的症状、体征选择保守、微创或手术,目前95%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选择微创治疗,远期疗效优于手术。一经确诊,应首先考虑微创介入治疗,没有必要经过3个月的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时才考虑采用微创或手术。我本人曾是一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过切身体会,“能吃能喝不能动,疼痛恐惧又无助”是当时的写照,经历1个月的保守治疗无效才选择了微创(注射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术后半个月就上班了。现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很多,如硬膜外阻滞、滴注,注射胶原酶溶解术,射频、激光消融术,椎间孔技术等,可根据不同的条件选用。上述3种疾病(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椎间盘突出症)目前从教科书上分别归属于各个科室,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疼痛科有了更好的微创治疗方法,这3种疾病完全可以纳入疼痛科的诊疗范围,从门诊、住院治疗到教学、科研完全由疼痛科或与其他科室共同承担。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疼痛科的“金刚钻”是什么呢?我提出三句话:安全是前提,疗效是根本,微创是优势。安全、疗效、微创是“金刚钻”,是疼痛科生存和发展之根本。有了这把“金刚钻”,疼痛科就可以揽来很多“瓷器活”,诸如头痛(尤其是神经性头痛、丛集性头痛、颈源性头痛),三叉神经痛,椎间盘突出症(包括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术后综合征),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腱鞘炎,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癌痛,会阴痛,骶管囊肿,雷诺症,Buerger’s病,红癍肢痛症,多汗症,顽固性呃逆,失眠,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突发性耳聋、耳鸣等,包括疼痛性和非疼痛性疾病几十种,这些均是临床上难治之症。疼痛科若能充分发挥“微创”优势,积极参与上述疾病诊治,实在是患者之大幸!社会之大幸!医学之大幸!
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疼痛科必将自立于医学之林!一个综合性医院少了疼痛科或许是不完整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