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称为肛管直肠瘘,简称肛瘘(anal fistula),中医亦称痔瘘或肛漏。其特征为瘘管内口多位于肛窦内,管道穿过肛门直肠周围组织,外口位于肛周皮肤,经常有脓性分泌物由外口流出,每因外口闭合而致局部肿痛,继而在原外口处或附近重新溃破出脓,如此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在我国约占肛肠病发病人数的1.67%~3.6%,国外约为8%~25%,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婴幼儿发病亦不少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5~6:1。
肛瘘绝大多数是由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发展而来。待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浓液流出,肿块消散,成为瘘管,其主要表现如下:
1、流脓:浓液流出的数量多少、性质与瘘管形成的时间、瘘管长短、粗细、内口的大小等有关。新生成的肛瘘流脓较多,脓稠,味臭,色黄,以后逐渐减少,时有时无,成白色,质稀薄。若忽然脓液增多,表示有新脓腔生成。有时外口暂时封闭,流脓停止,体温上升,局部肿胀,再度形成脓肿。封闭的外口再穿破,或形成另一新的外口,又出现溢脓。内外瘘粗大者,有时有粪便气体从外口流出。粘膜下瘘,溃口多在肛缘或肛窦内,脓液常由肛门流出。单口内瘘,脓液与血混合,常由肛门流出,有时粪便上可见几条血丝。结核性肛瘘,脓液多而清稀,色淡黄,呈米泔样,可有干酪样坏死物。
2、疼痛:若瘘管引流通畅,一般不感疼痛,仅感觉在外口部位发胀不适,行走时加重。若外口闭合,或引流不畅,脓液积聚,可出现局部胀痛或跳痛。若内口较大,粪便进入瘘管,则有疼痛,排粪时疼痛加重。单口内瘘常见直肠下部和肛门部灼热不适,排便时感觉疼痛。粘膜下瘘常引起肛门坠胀疼痛,向腰骶部放射。
3、瘙痒:肛门周围皮肤因分泌物的经常刺激,感觉潮湿瘙痒,甚至引起肛门湿疹,出现皮肤丘疹,或表皮脱落,长期刺激可致皮肤增厚呈苔藓样变。
4、排便不畅:一般肛瘘不影响排便。高位复杂性肛瘘或马蹄形肛瘘,因慢性炎症刺激,引起肛管直肠环纤维化,或瘘管围绕肛管,形成半环状纤维索环,影响肛门括约肌的舒缩,可出现排便不畅。
5、全身症状:一般肛瘘常无全身症状,但复杂性肛瘘和结核性肛瘘,因病期长,有的带病数十年,常出现身体消瘦、贫血、便秘和排便困难。若为急性炎症期,再次感染化脓,则出现脓肿的全身症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