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是全膝关节成形术后具灾难性的和需付出昂贵代价的并发症。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和TKA技术的完善,其发生率由早期 l%-23%降至目前 1%-2%。根据累及范围,将 TKA术后感染分为浅层感染(未累及关节系内)和深部感染(累及关书系内);根据起病及病程,分为急性或早期感染和慢性或迟发感染。本文就TKA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诊断和治疗介绍如下。
一、TKA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TKA术前因素:
既往半月板、滑膜手术或多次翻修术造成的膝周痫痕形成,李缩或畸形增加 TKA难度,延长手术时间;患者高龄,一般情况差,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用皮质激素治疗,台并慢性尿道感染等多方因素均是TKA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围手术期因素:
1、手术野皮肤细菌学:术前对手术区皮肤进行培养,筛选合适抗生素和皮肤清洁技术可有效消除耐药菌,减少术后感染。
2、术前预防性抗生素:TKA术前预防性抗生素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发生率,头抱味辛和头抱孟多最常用,必要时合并使用氨基糖式类抗生素。
3、手术环境:封闭式或带排气管手术在可有效控制和移席身体排出的细菌。
4、手术因素:TKA时需抬高息肢,驱血后上止血带,阻断血流,仅有原血流的1%通过髓内血管循环,故显著减少术中出血,但造成的抵氧状态降低机体对微生物的抵抗力;驱血同时 囊切口,部分或全部切除然下脂肪垫,分高照上外侧血管等操作引起滚骨及周国软组织血供障碍,使切口易于感染,术中采用骸骨外翻技术,关节系内#离韧带,吊带保护血管等技术可预防之。
5、假体因素:用抗生素骨水泥可有效预防。
6、膝关节术后引流:术后膝关节引流可改善皮肤和关节腔环境,减少深部感染的发生率。
术后因素:
银骨周国皮肤血液主要由股内、外血管由后向前走行供给,TKA手术切口选择不当可造成血供障碍,切口氧分压低,易引起浅层感染,可向深部侵犯;通过选择合适切口,轻柔牵拉软组织,仔细止血,无张力缝合可有效预防;
二、TKA后感染的诊断
诊断TKA后感染需综合考虑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一)病史:具有上述危险因素行TKA者。
(二)临床症状与体征:急性或早期感染可表现发热,系统症状,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水肿,切口处流液,破溃等,诊断较容易;慢性或迟发感染已形成窦道者诊断不难;亚急性,低毒力菌或隐匿性感染症状不典型,诊断较难,对TKA后出现膝关节疼痛者应高度怀疑感染直到诊断明确。
(三)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沉;
2、细菌学检查:包括切口拭子培养,关节拍吸液和术中标本培养或PCR处理;
3、 X线;
4、放射性核素扫描;
5、术中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术中滑股,骨及其他组织冰冻切片组织学检查有助于亚急性或隐匿性感染的诊断。
三、TKA后感染的治疗
治疗TKA后感染的目标是消除感染,膝关节达到无痛,以下简介TKA后深部感染的治疗方法:
(一)抗生素:目前抗生素通常以静脉给药全身作用和抗生素骨水泥局部作用与手术治疗配合使用。
(二)清创,保留假体:仅行滑膜切除术,对骨和软组织清创,不去除假体和骨水泥。
(三)一期假体再植术:去除假体和全部骨水泥,对骨和软组织彻底清创,切除塞道,滑膜,坏死或缺血组织,更换新假作,以抗生素骨水泥固定,骨丢失可用自体或同种骨块或片状骨移植。
(四)二期假体再植术:手术包括三阶段,
1、去除假体和骨水泥,对骨和软组织彻底清创,置抗生素骨水泥珠或间隔垫子关节腔,关闭切口。
2、间隔期以肠外途径于敏感抗生素治疗。
3、感染消除后,软组织,骨质,伸股装置条件好,即可植入新假休,以抗生素骨水泥或抗生素自体或同种骨固定。
(五)关节固定术:可成功消除感染,膝关节达到无病状态,担丧生功能、仅适用手伸膝装置功能丧失,有严重骨、软组织缺损引起重建困难者。分为一期融合和二期融合。
(六)切除成形术和截肢:切除成形术手术包括去除假体和骨水泥,对骨和软组织彻底清创,以抗生素骨水泥珠填塞膝关节,若伤口持续引流液体,伤口裂开或出现全身感染,需重复清创,不植入新假作。若长期抗生素治疗,反复清创,抗生素骨水泥珠镶塞和运用局部肌皮瓣移植感染仍持续存在,有顽固性疼痛,感染威胁生命或术中损伤大血管者,则需行膝上水平截肢。
第十节初次和全膝关节翻修术中骨缺失的处理
与初次全膝关节成形术一样,翻修的目的也是尽量恢复关节线到正常水平和纠正关节解剖对钱不良,获得满意的关节稳定性和功能状态。但膝关节多次手术带来的诸如感染、软组织挛缩、支持韧带损伤与骨丢失等问题会使上述目的难以达到,尤其是TKA后明显的骨丢失会引起假休松动、植人物非支持部分骨折和假体周围骨折。严重骨缺损使重建手术面临困难。本文就TKA后骨丢失的形成机制、骨缺损的评估、处理原则、常见治疗手段及其疗效进行了以上简要介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