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赞 菅凤增* 叶明 王亚冰 凌锋
摘要:目的:探讨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13例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肿瘤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平均37.5岁。肿瘤8例位于颈椎,1例位于胸椎,4例位于腰椎。肿瘤性质:神经鞘瘤1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肿瘤分期:Ⅲ期12例,Ⅳ期1例。结果:联合入路(后正中入路+前外侧入路)切除肿瘤8例,经后正中入路切除肿瘤5例。13例肿瘤均完全切除。1例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融合病变节段。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8个月。术后5例患者感觉麻木面积扩大,8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发生。结论:采用一期显微手术可以切除大多数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肿瘤,应用半椎板切除技术可以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应用囊内分块切除技术可以减少对肿瘤临近解剖结构的损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陈赞
关键词:哑铃型肿瘤,显微手术,一期手术
4 结论
本组13例患者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肿瘤均采用一期手术治疗,肿瘤椎管内部分的切除均采用半椎板切开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脊柱的稳定性,但对于脊柱稳定性受到明显破坏的病例则需要进行脊柱的固定。在切除肿瘤的椎管外部分的时候采用囊内分块切除肿瘤,最后分离切除囊壁的策略,有效地避免了临近组织结构的损伤。
图1 采用半椎板切开显露脊髓腹侧肿瘤
图2:颈椎管哑铃型肿瘤切除术后影像学检查。a:哑铃型肿瘤破坏椎弓根和椎体。b:
肿瘤严重破坏椎弓根,椎间孔扩大。c:肿瘤切除后进行了患侧相邻节段后路固定、融合
图3:C5-6颈椎管内外沟通椎管内肿瘤术前术后影像学检查。a:术前轴位MRI可见肿瘤位于椎管内外。成哑铃型,破坏左侧关节突、侧块和部分椎体,向前推挤椎动脉。b:术后轴位MRI可见肿瘤全切。c:术后CT可见半椎板切开的范围。d:术后1年复查颈椎侧位X光平片,见颈椎生理弯曲正常。
图4:L1-2椎管内外沟通哑铃型肿瘤术前、术后MRI。a:术前MRI可见肿瘤推挤肾门。b:术后MRI可见半椎板入路切除肿瘤,保留了患侧关节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