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结石形成的一般规律,它们具有胆汁成分的析出、沉淀、成核及积聚增长等基本过程。
其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种要素:
①胆汁中的胆固醇或钙必须过饱和;
②溶质必须从溶液中成核并呈固体结晶状而沉淀;
③结晶体必须聚集和融合以形成结石,结晶物在遍布于胆囊壁的黏液、凝胶里增长和集结,胆囊排空受损害有利于胆结石形成。
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机制较复杂,一般认为是三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①胆固醇溶解体系的热力学平衡紊乱;
②胆道运动动力学异常;
③胆汁中促、抑成核因子动力学失衡。
依据结石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从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调查结果看,胆囊结石发生率约为52.8%,肝内胆管结石为36.2%,胆总管结石为11%。胆结石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并常见于40岁以上的肥胖者。依据结石化学成分不同,结石通常包括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或二者的混合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