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后疗效。方法 分析我院35例心房颤动患者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手术及术后3、6、12个月的随访资料。结果 手术后3个月有21例(60%)为窦性心律,至12个月随访结束时累计27例(77.1%)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27例手术成功率患者术前、术后平均心室率、左心室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结论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手术根治房颤,可以打断房颤发生机制,有效逆转左心房重构。
1、资料与方法
1. 1 病例选择 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对35例心房颤动患者在三维心脏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 XP系统)指引下进行了环肺静脉线性消融。35例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45-72岁,平均(54.5±7.4岁),阵发性心房颤动23例,持续性8例,永久性4例,心房颤动病史1~12年,均有心慌,气短,胸闷不适。阵发性心房颤动定义为可自动复律的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定义为心房颤动持续7天以上,经药物或直流电转复可复律者,永久性心房颤动为复律失败或无复律指征者。合并器质性心脏病12例,包括冠心病7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5例。纽约心功能(NYHA)分级3级4例,术前均给予相应治疗。
1. 2 方法 入院时除常规检查外,应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经胸心脏彩超做治疗前后对照。心率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计算的平均心室率。通过心脏彩超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并测量左心室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出院后3、6及12个月复查上述指标。术前均经食管超声检查排除心房血栓,已服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者,术前至少停用5天,并改用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替代至术前1天,35例均行在CARTO标测下,使用顶端电极为4mm的专用标测与消融导管进行左心房三维重建,并指导进行环肺静脉前庭消融术(CPVA)。在完成预设消融线后,送入环状Lasso电极,进一步指导在CPVA消融线上补点消融,消融终点为双侧肺静脉隔离。
1.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s ) 表示, 不同检测时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 1 消融结果 所有患者均通过CPVA 实现双侧肺静脉电学隔离。21例消融后转复为窦性心律,阵发心房颤动患者中3例术中合并典型房扑,在完成CPVA 后,进行了三尖瓣环峡部消融,实现峡部双向传导阻滞。10例持续或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行左心房顶部和二、三瓣环峡部及碎裂电位消融。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在间隔碎裂电位消融中转为左心房房扑,继续消融房扑终止。1 例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在完成预设消融线后心房颤动持续,经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
2. 2 术后处理与随访 所有患者术后均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2个月,之后停药观察消融效果。在此期间如有心房颤动复发,则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心房颤动。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同时加用华法林至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达标2.0~3.0后停用低分子量肝素,继续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至少3个月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则停用华法林。如仍有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则根据其是否具有抗凝适应证决定是否应用华法林。维持INR在2.0~2.5之间。成功标准:自消融术后3个月开始,至完成随访为止,在不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无任何症状性心房颤动、房扑或房速等房性心律失常(不包括房性期前收缩)发作。随访内容包括:于术后3、6和12个月时进行12导联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有无房性心律失常发作,并行经胸心脏彩超检查。
2. 3 随访结果 术后3个月内21例(60%)为窦性心律,无房性心律失常。有14例出现房性心律失常,3个月后有6例心房颤动消失,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6例仍有心房颤动,2例为左心房房扑,继续给予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口服, 至12个月随访结束时累计27例(77.1%)无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无任何不适, 恢复正常工作和学习。口服药物者心功能改善明显,心率控制良好,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且平均心室率(HR)、LVEDD、LAD均显著性降低, LVEF明显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