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因自身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慢性多关节炎为主的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认为与感染有关。此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3%,可见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居多,并具有较高致残率。目前西医只能对症治疗,效果一般,而且毒副作用非常大。近年来针灸治疗RA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疗效,笔者于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采用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40例,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80例RA患者均来自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铺灸治疗组与药物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5岁,平均46.1±9. 42岁;平均病程8. 53±2. 43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28岁,平均43.5±9. 13岁;平均病程7. 67±2. 48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78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的诊断标准[1]确诊为RA。
(1) 晨僵至少1 h(≥6周)。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
(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
(4)对称性关节肿(≥6周)。
(5)皮下结节。
(6)手X线摄片改变。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至少需要具备上述条件中的4条。
1.3病例排除标准
有严重的肝、肾、心、肺等疾病;血液系统异常或活动性溃疡病患者;长期服用激素且不能停用者;晚期畸形、残废、丧失劳动力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铺灸治疗。取大椎至腰俞区及两旁的华佗夹脊穴(T1-S2)。方法为让患者俯卧位,从大椎至腰俞及华佗夹脊穴处先擦姜汁,然后撒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防风、桂枝、威灵仙、g莶草、海风藤、川乌、草乌、寻骨风、淫羊藿、川芎、白芷、蛇舌草、木别子等研末备用),在其上再放上厚约12.5px,宽约100px的生姜饼,然后用自制的三棱锥型艾柱从上到下施长蛇灸,每次3壮。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 d。
对照组用侗猿寮林瘟疲看6 g,1日3次,开水冲服,10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d。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在此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性的中西药物。
3、治疗结果
3. 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卫生部1993年制订)执行。治愈:症状全部消除,功能活动恢复正常,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
显效: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正常工作和劳动,理化检查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除,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生活不能自理转为能够自理,或者失去的工作或劳动能力有所恢复,主要理化检查有所改善。
无效:和治疗前相比各方面均无进步。
3. 2 治疗结果
两组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40 30(75) 5(12.5) 5(12.5) 0(0) 100
对照组 40 10(25) 12(30) 8(20) 10(25) 75
由表1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经卡方检验,X2=23.58,P<0.01< span="">,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典型病例
黄某,男,58岁,干部,2008年6月就诊。自诉:1年前因淋雨受凉,随即恶寒发热,身体重痛,手指及双膝关节肿胀疼痛,重着不移,之后逐渐加重,活动不便。现晨起肢体发僵、活动受限已有6月余,服用西医抗类风湿药日久疗效欠佳,现已停服。症见:面色萎黄、手指及双膝关节轻度肿胀、皮肤发凉、有压痛、活动受限、畏寒、舌质淡、苔稍腻、脉沉细。实验室检查:血沉38mm/h,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检查:双手部分关节骨质有轻度改变。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为寒湿阻滞。治以散寒除湿、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铺灸取大椎至腰俞区及华佗夹脊穴,隔日1次。经治疗6个疗程,查血沉12mm/h,类风湿因子阴性。手指及两膝关节肿痛消失,活动自如,恢复健康,能参加轻体力劳动,1年后随访无复发,临床疗效判定为治愈。
5、体会
RA属中医“痹症”范畴,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血不足,营卫失调;脾胃虚弱,湿浊内生;痰瘀互结,脉络阻滞。该病经久不愈伤及正气,最终则影响肝、脾、肾等脏。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细菌、病毒、遗传、激素、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但其确切病因迄今尚未阐明。
笔者采用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效果独特,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从经络穴位上来看,背部两侧大椎至腰俞区是督脉、膀胱经所属局域。膀胱经主一身之表,灸之能起到祛风散寒回阳的作用;肺主皮毛,灸肺俞尤善祛风邪;脾主四肢肌肉,肝主筋,肾主骨,灸肝俞、脾俞、肾俞能补气血、健脾渗湿、益肝肾、强筋骨;灸膈俞能补血活血而祛风。督脉能总督全身阳经经气,灸之能温补元阳;灸命门能补肾壮阳,培元固本,与脾俞、肾俞合用既补先天之不足,又益后天之亏虚;大椎乃诸阳之会,总帅一身之阳,有调整全身阳气,推动气血运行的作用。华佗夹脊穴循行于背部,督脉与膀胱经之间,能调节阴阳脏腑,疏泄外邪,合四肢穴则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扶正固本。
(2)从铺灸治疗方面来讲,铺灸属于灸法中的一类,而且属于刺激量最大的一类。故而通过铺灸,借助于灸火的温热性刺激和艾绒的烟、气味、红外线等综合作用,能明显起到温阳散寒、行气活血、除湿通络的作用。而铺灸所用的中药方中,防风、海风藤、寻骨风祛风为主,又能散寒利湿;川乌、草乌温经散寒为主,外用之又有麻醉止痛之功,可有效祛除寒邪疼痛;桂枝、威灵仙、g莶草舒筋通脉,可祛除在经之风寒湿邪,发挥通络止痛之效;淫羊藿补肾壮阳以治痹痛日久入骨,关节变形之症;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据现代研究有镇痛、镇静作用,以治顽痹,用治类风湿有效;木别子(木鳖子)虽有大毒,外用可消肿止痛,以治关节肿大;川芎祛风活血,以活血通络,搜血中之风。诸药合用,药力强大,共奏祛风寒湿,通络止痛之功。
(3)从现代研究上来讲,铺灸一是能够显著降低RA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铺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散寒除湿的作用。二是可恢复和促进刀豆素(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促进IL -2的产生,降低IL-1的含量,抑制渗出性水肿,防治炎性肉芽组织增生,起抗炎免疫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三是还可减少氧自由基、降低其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清除自由基,改善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失衡,起到消炎、抗氧化和细胞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铺灸治疗RA疗效显著,效果独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