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 PNH)是一种由于1个或几个造血干细胞经获得性体细胞PIG-A基因突变造成的非恶性的克隆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血管内溶血,造血功能衰竭和反复血栓形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骨科陈平波
1、发病机制:
关于PNH的发病机制,Dacie提出的双重发病学说是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假说。首先,造血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突变,产生GPI缺陷的PNH克隆;其次,由于某种因素(现多认为是免疫因素),发生造血功能损伤或造血功能衰竭,PNH克隆获得增殖优势,超过正常克隆。
起初认为CD55在PNH的红细胞溶血中有重要作用,并以此来解释PNH的红细胞对补体的敏感性。然而,单纯CD55缺乏并不能导致溶血,这在先天性CD55缺乏症患者中得到了证实。1990年发现了1例先天性CD59缺乏症患者,其表现出众多PNH的典型表现,如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尿和静脉血栓,因此,目前认为PNH的典型表现-血管内溶血和血栓是由于CD59缺乏所致。
流式细胞术是诊断PNH的金标准,可以对PNH血细胞进行定量分析。最常用的是抗CD55及CD59抗体,加入流式细胞仪后可以与细胞表面CD55及CD59特异性的结合。而未被CD55、CD59结合的细胞即为PNH细胞。通过显色分析可以确定CD55ˉ、CD59ˉ的细胞数量。
3、治疗
常规治疗主要是控制溶血发作,如右旋糖酐、碳酸氢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以及雄激素刺激血细胞生成。长期血红蛋白尿可导致缺铁。铁剂可使活性氧产生,PNH细胞对氧化损伤很敏感,易诱发血红蛋白尿。肯定缺铁后应从小剂量开始治疗,为常规剂量的1/3~1/10,仍有反应者应停用。输血除能提高血红蛋白,维持组织需氧,尚能抑制红细胞生成,间接减少补体敏感的红细胞。
抗凝治疗
静脉血栓是PNH最重要的并发症,主要在腔静脉和颅静脉,约50%的PNH患者发生过静脉血栓,且约1/3由于血栓致死。
典型病例
一、入院情况:
患者徐某某,男性,60岁,以“右髋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1年”为主诉于2014年8月4日由门诊收入院。X片示:右髋关节陈旧性骨折并脱位。查体:T:36.5度,P:80次/分,R:20次/分,BP:130/60mmHg;专科检查:右髋关节轻度肿胀,活动受限(屈曲70度,后伸10度,外展10,内收20度,内旋20度,外旋20度),纵轴叩击痛阳性,右四字试验阳性,患肢较健侧相对长度短缩约100px,患肢肌肉轻度萎缩,肌力3级,患肢末梢感觉血运正常。患者既往患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故初步诊断:右髋关节陈旧性骨折并脱位、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予完善相关检查,查:
全血细胞分析+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 0.16L/L,血红蛋白 49.00g/L,淋巴细胞绝对值 0.73*10^9/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37.40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299.00g/L,平均红细胞体积 125.20fL,单核细胞百分比 11.7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1.22*10^9/L,血小板计数 114.00*10^9/L,红细胞 1.31*10^12/L,红细胞分布宽度(CV) 20.80%,红细胞分布宽度(SD) 93.60fL,白细胞 2.30*10^9/L)
大生化(总胆红素 52.70umol/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47.40U/L,总蛋白 64.60g/L,球蛋白 19.66g/L,直接胆红素 7.00umol/L,间接胆红素 45.70umol/L其他各项指标无明显异常) ,凝血测定(APTTR值 1.32,D-二聚体 2.50ug/ML) ,酸溶血试验(-),血涂片(-),尿含铁血黄素定性试验(+),溶血四项(-)。
血液相关检查回示异常,故请血液科会诊回示:建议查CD55,CD59,检查结果回示:CD55:68%,CD59:42.6%,明确诊断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建议转血液科治疗,患者同意转科。
二、转往血液科
患者转入血液科后根据病情给予降低胆红素,保肝,给予抑酸护胃,给予甲泼尼龙静点免疫抑制治疗,给予输注洗涤红细胞(3次总计6U)支持治疗,期间血清铁 3.00umol/L,铁蛋白 25.31ng/ml,钾 3.34mmol/L同时补铁,补钙,补钾治疗,同时口服中药治疗,示方如下:
方1:炙黄芪60g 当归9g 党参20g 炒白术12g 茯苓9g 甘草9g 白芍9g 川芎9g 丹参30g 茵陈30g 薏苡仁15g 熟大黄9g 7剂 每日1剂
方2:茵陈30g 醋香附9g 柴胡9g 茯苓9g 郁金9g 生地黄12g 熟地黄12g 麸炒薏苡仁20g 泽泻9g 山药15g 酒萸肉12g 盐补骨脂10g 仙鹤草20g 白花蛇舌草30g 炙甘草9g 6剂 每日1剂 水煎口服日二次。 经过治疗患者现胆红素(总胆红素 16.90umol/L,非结合胆红素 13.50umol/L,结合胆红素 0.50umol/L)及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百分比 5.43%,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0.15*10^12/L)水平明显下降,血红蛋白明显上升(红细胞 2.68*10^12/L,血红蛋白 88.00g/L,)。于2014年8月27日转入我科。
三、转回我科:
患者转入我科后于2014年8月29日在全麻下行“右髋关节陈旧性骨折并脱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整个手术顺利,麻醉满意,术中诊断同术前,术后收住ICU。查:体温:36.8℃,心率: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8/59mmHg。专科检查:术后伤口对和好,干洁无渗血渗液,周边无红肿热,趾端感觉血运可。因患者基础情况差,术后ICU病区,予以抗生素静点预防感染,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法莫替丁抑酸护胃、氨溴索化痰,及补液对症处理。
术后为补充血红蛋白,输O型悬浮红细胞1.5U,为补充凝血因子,输O型新鲜冰冻血浆250ml,输O型去病毒新鲜冰冻血浆270ml。输血过程顺利,无发热、皮疹等不良输血反应。
术后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动脉搏动,抗生素静点防止术后感染,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及术后补液对症处理,肢体气压治疗消肿,拍患肢X片,了解患者病情,术后予以定期伤口换药,伤后愈合良好。并同时口服中药,
示方:免煎生地黄 (10g/袋) 1袋 免煎升麻 (6g/袋) 1袋 免煎白蔹 (10g/袋) 1袋 免煎栀子 (10/袋) 1袋 免煎黄连 (3g/袋) 1袋 免煎关黄柏 (6g/袋) 1袋 免煎当归 (10g/袋) 1袋 免煎赤芍 (10g/袋) 1袋 免煎射干 (6g/袋) 1袋 免煎大黄 (3g/袋) 1袋 免煎甘草 (3g/袋) 1袋 免煎金银花 (10g/袋) 1袋 免煎石决明 (30g/袋) 1袋 免煎鸡血藤 (15g/袋) 1袋 免煎黄芪 (10g/袋) 1袋 7剂 每日1剂 水冲口服日二次。
出院前查全血细胞分析(红细胞 2.23*10^12/L,血红蛋白 76.00g/L),较入院前明显好转,于2014年9月10日出院时患者伤口对和好,干洁无渗血渗液,周边无红肿热,趾端感觉血运正常,右髋关节活动度(屈曲,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明显改善。由于术后时间较短,完全恢复至正常活动度,还需出院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嘱患者1.在活动时髋关节屈伸不能>90°,不坐矮凳,不做下蹲动作,不过度内旋或外旋下肢,不侧身睡觉。2.尽量避免以下动作:翘二郎腿;入厕时坐便桶过低,或沙发过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