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定期随访的意义。方法2001年4月-2005年4月在我科接受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308例 (530侧) , 除了424例 (68侧) 患者的随访观察过程不规则外, 其余266例 (462侧) 均进行了规律的随访与术腔清理。比较分析两组病例不同随访经历对疾病恢复过程的影响。结果 经历规律、 定期、 及时复查处理的患者中, 仅15例 (27侧) 出现息肉复发, 其余均治愈; 未经定期复查的患者中, 37例 (57侧) 发生鼻腔粘连, 26例 (32侧) 息肉复发,31例 (54侧) 窦口引流不畅。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后, 定期、 规律、 及时的术后随访和术腔清理与规范、 彻底的手术操作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喻国冻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为临床鼻科的常见疾病, 人群中发病率高, 且治疗后容易复发,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是在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采取积极规范的手术, 但只有严密、 规律的定期复查后, 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现总结308例 (530侧) 手术中规律、 定期随访266例 (266//308) 和因不定期或未随访42例患者 (42//308) 术后恢复及治疗情况, 旨在了解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术后定期随访、 复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一般资料
2001年4月2005年4月作者收集鼻内镜手术
308例 (530侧)。男198例 (365侧), 女110例 (165侧) ,男女比例约1.5:1; 年龄12-73岁, 平均39岁, 其中20-50岁患者219例 (71%) 。按1997年海口标准临床
分型分期,I型1期8例 (13侧) , 2期36例 (61侧) , 3期45例 (80侧);II型1期21例(36侧),2期58例(98侧), 3期(62例(110侧);III型78例(132侧)。
2 手术方法及术式
患者仰卧抬头30 度, 常规消毒铺巾, 在鼻内镜下局麻者应用1%地卡因20毫升加肾上腺素8毫升棉片, 全麻者应用生理盐水20毫升加肾上腺素8毫升行嗅裂、 中鼻道、 总鼻道收敛和-或麻醉。308例中,表麻237例, 全麻插管71例。鼻窦炎和鼻息肉依据患者鼻窦冠状位和或水平位CT片所指示的范围及部位作为手术指征并指导手术, 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操作,分别采取上颌窦、 前中筛窦、 全组筛窦、 单纯蝶窦等开放术, 术中配合电动吸切器完成手术,其中根据需要同时已做中鼻甲成形术(12 例)、 鼻中隔矫正术(4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30例)、额窦开放术(37例)和上颌窦根治术 (102例)。对非鼻窦炎或鼻息肉在Messerklinge术式基础上行扩大切除术, 窦腔黏膜刮除术等。术后鼻腔填塞止血海绵及凡士林纱条。术后处理明显出血者填塞止血海绵, 其余部分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鼻腔, 并予以补液加抗生素治疗。术后第48h抽出鼻腔纱条,用生理盐水500毫升加庆大霉素24万单位或甲硝唑100毫升冲洗鼻腔鼻窦, 术后住院期间隔日用1% 麻黄素棉片收缩鼻腔1次, 并进行鼻腔清理,术后1周出院。术后出院按照 1月内每周 1次、1-2月每2周1次、3-6月每3周1次进行定期规律的经鼻内镜复查并清理鼻腔。结果
依照1997年海口标准观察患者鼻腔恢复情况, 术后1-2周鼻腔内有较多的血痂,2-3周鼻腔内有较多的结痂、 分泌物及新生肉芽; 术后1个月术腔分泌物及结痂均脱落, 有少量肉芽或水肿样息肉增生,3月后鼻腔鼻窦大部分上皮化。其中经规律、 定期、 及时随访
(术后第1月每周1次, 第2月每2周1次, 第3-6月每3周1次) 的患者有266例, 随访6个月, 经鼻内镜检查有15例 (27侧) 出现息肉复发外, 余251例基本上见术
腔清洁, 无脓性分泌物, 上颌窦口开放良好, 筛窦和额隐窝开放好, 窦腔均上皮化, 无息肉复发。有42例患者因复查不规律, 有的仅复查过1次, 或因术后一段时间症状未改善而复诊 (往往已超过1月) , 有37例 (54侧)发生了鼻腔粘连, &(例 (’&侧) 息肉复发, ’%例 ("!侧)窦口引流不畅, 脓性分泌物聚积在中鼻道内, 不同程度
的窦腔粘连 (中鼻甲与外侧壁, 中鼻甲与鼻中隔, 下鼻
甲与鼻中隔之间) , 在术后6个月全部有复发现象。
讨论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为临床鼻科多发病、 常见病,过去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药物保守治疗和鼻窦穿刺冲洗和置换疗法, 鼻息肉采取圈套法切除术, 近年来, 随着鼻内镜的广泛开展, 使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等鼻腔疾病的治疗得以提高到新的水平, 明显
降低了复发率, 提高了治愈率, 但是, 就其鼻腔鼻窦疾病易复发的特点, 欲一次性根除疾病,决非易事, 需要规律、 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中治疗、 术后随访, 才得以提高治愈率, 否则, 不仅不能治愈原发病, 更为甚者, 加重原发病的危害, 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266例经规律、 定期、 及时的复查患者中仅 15例出现息肉复发(15/266),而42例未规范随访的患者全部复发, 并由于未及时有效的术后随访, 除导致了疾病未愈, 还使原来的症状有加重。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愈率不断提高。多数学者认为, 术后随访与手术治疗对于治疗效果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通过临床数据显示及其观察, 我们认为, 要提高鼻内镜手术的总体疗效即提高其根治率应重视如下几点: 良好的手术操作技术, 术中仔细操作到位。对于鼻中隔偏曲影响手术者应同时手术治疗, 对中、 下鼻甲肥大影响鼻腔鼻窦引流者应同时行成形或切除手术, 对上颌窦病变严重者, 仍可采用上颌窦柯;陆入路手术; 建立严格的术后随访制度, 术后嘱患者要及时遵医嘱复诊, 规律、 定期、 及时清理术腔并做好复查记录; 辅以糖皮质激素鼻内局部用药对鼻腔病变的恢复有重要作用。临床研究表明, 鼻腔、鼻窦长期的炎性刺激导致其骨质和黏膜的毛细血管明显增生; 炎性组织中的白细胞浸润炎症递质及细胞因子释放增加。激素在这些炎症机制中都起着良好的抑制作用; 对患者术后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少食辛辣、 少抽烟等对鼻腔黏膜功能的恢复都起着一定的作用。综上所述, 鼻内镜外科技术虽对鼻窦炎、 鼻息肉疾病来说是一项先进、 有效而又微创的治疗方法, 但经手术后患者如果没有规律、 定期而又及时的术后复查、 清理等处理, 则治疗效果可疑, 强调了术后随访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