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肥胖-脂肪肝发生率逐年增加
20世纪60年代酒精性肝硬变与其他病因所致的肝硬变相比,欧洲占42%,美洲66%,亚洲11%,而中国不足5%。但近30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酒精消费的日益增长,酒精肝和脂肪肝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占肝硬化病因的15%~20%。引起脂肪肝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肥胖、饮酒、糖尿病。我国普通人群脂肪肝的发生率为10%,而肥胖者脂肪肝发病率为50%~75%。上海市对4009名机关干部的调查发现,肥胖者达31、6%,Ⅱ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肪肝发生率为40%~50%,嗜酒者脂肪肝发生率57、7%;50岁以上者脂肪肝发生率为24、5%。北京地区2004年14家单位体检发现,居民脂肪肝发生率从1998年23、2%逐年增加,2003年为26、2%。最近,广东地区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人口脂肪肝患病率为17、5%,而体重指数在23-28的超重人群中,31、9%人群患脂肪肝,肥胖人群脂肪肝发生率为55、4%。因此,肥胖是酒精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中国肥胖人群逐年上升(以BMI>25为肥胖的标准:图1)。2009年北京市调查发现,以BMI>28为肥胖的标准:北京人体重超重36、4%, 肥胖13、5%。因此,肥胖-饮酒-脂肪肝已经成为中国肝脏疾病的第二大病因。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提示,儿童肥胖及脂肪肝发生率明显增加。1995年日本学者报告:4~12岁儿童NAFLD患病率为2、6%,83%肥胖儿童B超证实脂肪肝,其中24%患儿ALT增高。美国学者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2、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逐年增加
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全约20亿人有HBV感染证据。在慢性HBV感染者中,约15%~25%最终将死于与HBV感染相关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2006年,卫生部开展了全国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 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2002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HBsAg流行率为9、09%)。其中,1~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0、96%,5~14岁人群为2、42%,15~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达8、57%。然而,丙型肝炎发病率在病毒性肝炎中呈明显的上升之势,1992年我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临床研究表明,感染HCV 7年至5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为0、3%~55、0%,肝癌发生率为0~23%,平均感染20年后,肝硬化发生率约为10%~15%。那么,肥胖-脂肪肝-代谢综合征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疾病进展中起什么作用?已有研究报道,50%左右的成人CHC患者伴有肝细胞脂肪变[7],在儿童亦大约10%的CHC患者同时合并NASH(非酒精性脂肪肝)。在排除了肝细胞脂肪变的常见病因(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嗜酒等)后,仍有30% CHC患者存在肝细胞脂肪变。早期文献报道约有27% ~51%的CHB患者存在肝细胞脂肪变,不同国家NAFLD在CHB中的检出率差别较大。我国的流行病资料显示,CHB患者中肝脂肪变患病率为14%且有逐年增高趋势。但大多数研究认为CHB中的脂肪变明显低于CHC。近年来由于NAF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导致CHB合并脂肪肝患者明显增多。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脂肪变的严重性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肝脂肪变的危险因素还可增加CHC患者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发病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