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钠<135mmol/L,称为低钠血症。血清钠仅反映钠在血浆中浓度的降低,并不一定表示体内总钠量的丢失,总体钠可以正常甚或稍有增加。临床上较为常见,特别在老年人中。主要症状为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头痛嗜睡、肌肉痛性痉挛、神经精神症状和可逆性共济失调等。
肝硬化低钠血症当前的定义是血钠<130 mmol/L,其发生率是21.6% 。如果以血钠正常参考范围下限<135 mmol/L界定,则其发生率是49.4%[16]。肝硬化低钠血症是一种较严重的代谢异常。肝硬化低钠血症有2种类型:一种是低容量性低钠,常因胃肠道丢失或过度利尿使水、钠从肾排出,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表现为血容量减少伴低血钠,无浮肿、腹水、脱水貌及肾前性肾功能衰竭。另一种是稀释性低钠,又称高容量性低钠,是由于肾排水障碍,导致水潴留与钠潴留不成比例,稀释性低钠血症对于肝硬化患者后果更加严重。
近年对肝硬化水排泄调节机制的研究表明,血管加压素(VP)是导致水潴留的主要因素。因此,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VRAs)类药物又称ADH 受体拮抗剂得到关注。
此类药物选择性抑制位于集合管主细胞VP的V2受体,直接对抗抗利尿激素的作用[16-17]。在健康人,VRAs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可使尿量增加伴尿渗透性的降低。与常规利尿剂相反,健康人应用VRAs后不增加尿钠排出。有研究观察用VRAs,如利伐普坦(1ixivaptan)、托伐普坦(tolvaptan)、萨特普坦(satavaptan)是否可有效改善低钠血症患者的血钠水平[18-20]。这些研究结果一致显示短期应用VRAs可显著改善低钠血症。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腹水低钠血症患者在美国已经得到FDA的批准,国内正在Ⅱ期临床试验,初步效果值得肯定。
低钠血症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其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对于低钠血症的治疗是肝硬化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