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独有的基础理论,经与络不可分离,经脉有一定的循行径路,而络脉则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把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医学入门》:“经者,径也;径之支脉旁出者为络”,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部分,络脉从经脉分出后,又逐层细分,呈网状遍布于全身,按照一定的时速和常度,把经脉运行的气血津液输布、弥散、渗灌到脏腑和四肢百骸,发挥“行气血而营阴阳”的生理功能。皮肤是人体的外围及最大器官,皮肤不但是经脉通行的地方,而且皮肤是最大的络脉分布场所。络脉之病与之皮肤关联尤甚。病络是很多皮肤病的病理基础,也是很多皮肤病发展的中晚期阶段的特征性改变。由此而来临床中以活血通络及疏风通络等治疗方法成为最常用的皮肤病治疗大法。下面就病络引起皮肤病的机理及常用治疗方法作一简单介
1、“病络”的形成与皮肤病的发展
络脉络脉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渗濡灌注作用:《灵枢?本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的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络脉来实现的,特别是孙络,具有一种渗濡灌注作用,将经脉中运行的气血渗注到全身脏腑组织中去,以发挥“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的功能。《灵枢?小针解》曰:“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即指此而言。(2)津血互渗作用:津血同源而异流,在运行过程中二者可以通过孙络互渗互化,血液在经脉中运行,从其络脉渗出脉外,与脉外的津液化合以濡润皮肤,皮肤肌腠之中的津液,亦可由孙络渗入经脉之中,与经脉中运行的血液化合,在心脏的作用下,化赤为血,所以《灵枢?血络论》曰:“新饮而液渗于络。”《灵枢?痈疽》亦云:“肠胃受谷……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3)营养代谢功能:气血津液通过络脉渗灌濡养全身,同时也把机体代谢后的产物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肾的蒸腾气化和大肠及小肠的传化排出体外,发挥新陈代谢的作用。络脉分为经络之络和脉络之络,古人已有“气脉”概念的提出,清代医家周学海《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说:“宗气者,营卫之所合也,出于肺,积于气海,行于气脉之中,动而以息往来者也”。气脉的分支当为气络,即经络之络,经络之络运行经气,脉络之络运行血液,发挥着“气主煦之,血主濡之”的生理功能。元气流行于经脉之中即为经气,经气进入络脉之中即为络气,络脉作为经络系统中直接与脏腑组织相连的部分,是实现气血在脏腑组织渗灌的基本结构,也是脏腑组织、四肢百骸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保障。由于络脉受病,络脉的正常生理功能将受到影响,出现病络的病理机制。与之皮肤病常引起病络的致病因子无外乎风、寒、湿、热、毒、痰、瘀、气血虚弱等。在这些致病因子中风邪与皮肤病关系最密切,“风为百病之长”“无风不作痒”,可见风邪之于皮肤疾患关联最切。风邪致病可以是外风侵袭,引起营卫失和,邪郁肌肤而成;也可以是内风扰动,经络(特别是络脉)瘀阻,肌肤失养而成。在临床上外风致病常见风热、风寒、风湿袭表,发生荨麻疹(瘾疹)、多形性红斑(猫眼疮)、银屑病(白H);内风致病常见风痰阻络的结节性红斑(瓜藤缠),血虚风燥之皮肤瘙痒(风瘙痒)等。在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病邪久稽,不能痊愈,与之病络关系最切,简而言之,久病入络,络瘀血阻,成为慢性病的基本病理反应。如常见的银屑病,疾病初期常由风热血热引起,但后期络脉失养,血虚风燥,络瘀血阻成为主要的病理机制。从而出现皮肤红斑暗紫,斑块固定,皮疹肥厚,白屑累累。湿疹之顽固者,常常是风湿阻滞络脉,水湿代谢出现障碍,可见湿疹皮肤增厚,暗红肿胀,久不消退。结缔组织性皮肤病常因经气无以鼓动入络,气络无以运行经气,络气亏虚,虚则留滞,传导经气之功能产生障碍,筋脉肌肉失其温养则出现肢体萎软乏力,皮肤硬化萎缩等症。
2、从络治疗顽固性皮肤病以通为用
顽固性皮肤病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固有“炔恢未獠恢窝敝浮:芏嗥し舨〕跗诔鱿趾彀摺⑶鹫睢⑺濉⒎缤诺鹊龋⒄沟揭欢ㄊ奔浜笸鱿职呖椤⒔蟆⒎屎窦巴研迹晌跃T谥瘟粕希云し舨〈羽雎壑危鐾缡浅<拇蠓āJ柰纾坏蛊诵械靡猿┩ǎ矣兄诓⌒暗撵畛
(1)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风邪致皮肤病是病邪之首,谓之“贼首”,风邪常与寒、热、湿、痰、血虚等结合形成致病性强,难于治愈的疾病。风邪致病先伤卫气,渐入营血,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最终常阻滞经络,血脉不通,皮肤营养出现障碍。因而,在治疗上,早期邪在表易疏易散,但后期则易活血通络,治风治血,血脉不通则风邪难驱,血脉疏通,经络流畅则风邪易熄。这就是治风先治血的最简单道理。本人在临床上对于病期超过3个月的有风邪所致皮肤病者,每每应用活血治风之品,如慢性荨麻疹是典型的风邪所致皮肤病,但在治疗上笔者常在荆芥、防风、桂枝、生姜等疏风药应用同时,加入当归、鸡血藤、赤芍、川芎、徐长卿、丝瓜络等血风药,活血通络,治风治血,血行风自灭。临床疗效犹若俘鼓。在治疗银屑病的过程中,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运行,始终贯彻整个过程。早期风热血热蕴滞,每必想到病邪痹阻,络脉气血运行受到影响是诸多病理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则常用赤芍、当归、威灵仙、秦艽等活血通络。对疾病预后有积极帮助。对后期的皮损肥厚,色泽淡暗,则常常大量应用活血化瘀,通剔经络之品。如常用当归、鸡血藤、全虫、水蛭、土鳖虫秦艽、威灵仙、丝瓜络、桃仁、红花等。治风治血之品的应用往往成为逆转病情,邪祛正复的关键。
典型病案:刘某,男,54岁。就诊日期2009年5月10日。周身皮疹伴瘙痒6年。患者6年前因咽部感染出现周身皮疹,伴瘙痒。后在莫医院诊治,诊为“银屑病”,服中药治疗。但病情持续加重,治疗半年后周身皮肤红肿,发展为“红皮症”患者随去西医院诊治,予服“氨甲喋呤”“阿维A”等治疗,病情不能好转,由于肝功能持续升高转至我处就诊。查体:一般可,T37.4 ,P78次/分,BP 19kPa /12kPa,心肺(-),皮肤科检查可见周身皮肤弥漫性红斑、浸润、肥厚、脱屑,除面部,手掌可见正常皮肤以外,全身皮肤呈现红皮痒外观。饮食可,二便调,眠差,咽红充血,舌暗红,苔白微腻,脉沉细弦。诊断:银屑病红皮症。中医辨证:血热毒蕴,络淤血阻,血虚风燥。治则:凉血解毒,化瘀通络,熄风润燥。处方:生地30g,生槐花30g,紫草15g,赤芍15g,丹皮10g,土茯苓15g,板蓝根15g,大青叶10g,威灵仙10g,海桐皮10g,当归20g,鸡血藤30g,水蛭6g,全虫6g,防风15g,白蒺藜10g,天冬10g。嘱停氨甲喋呤等西药,经治疗2周,肝功正常,皮疹好转。在上方基础上加减治疗半年,患者皮疹痊愈达85%,留小片红斑。
(2) 活血利水,活血化湿是治疗湿邪所致疾病的捷径湿邪是常见的皮肤病致病因素,可引起湿疹、荨麻疹、结节性痒疹、结节性红斑等疾病。在治疗湿邪的过程中,常用淡渗利湿法、芳香化湿法、苦寒燥湿法,但笔者对活血化湿情有独钟,笔者认为,水湿之所以不化,是由于经络不通,气血瘀阻,湿邪无以出路,水湿之邪易入血入络,病邪与气血交杂,不活血经络不得以疏通,水湿之邪将不得以化。活血利湿及活血利水应该是治疗的最有效措施,在治疗慢性湿疹、顽湿结聚的过程中,这一法则每每奏效。具体应用上,常以除湿胃苓汤、萆Z渗湿汤、二妙丸、龙胆泻肝汤之除湿,合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等活血通络,强化化血利湿及化血利水的功效,效若俘鼓。
典型病案:杨某,女,56岁,初诊日期2010年6月5日。双下肢皮疹伴瘙痒2年。患者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双下肢皮疹,伴剧烈瘙痒。在莫医院诊治,诊为“湿疹”,服中药治疗。但病情反复加重,发展出现大片皮疹,瘙痒影响睡眠。查体:一般可,T36.4 ,P72次/分,BP 18.5kPa /11kPa,心肺(-),皮肤科检查可见双下肢径前约掌心大小红斑,周边有丘疱疹,皮损肥厚,有色素沉着及散在色素脱失,皮损周围可见散在卫星样皮疹。饮食可,大便偏干,时有腹胀。舌淡胖大有齿痕。苔白微腻,脉细弦。诊断:下肢慢性湿疹。中医辨证:脾虚湿蕴,络淤血阻。治则:健脾化湿,活血通络。处方:苍术10g,白术10g,白扁豆15g,生薏苡仁30g,茯苓20g,赤芍15g,川芎20g,当归20g,鸡血藤30g,徐长卿10g,威灵仙10g,海桐皮10g,土茯苓15g,冬瓜皮15g,苦参10g,全虫6g,地肤子15g。嘱忌食辛辣发物,经治疗4周,皮疹好转。8周痊愈。
3、治络病应分清虚实寒热
络病以瘀为特征,活血通络是治疗络病的大法,但一味地活血化瘀,络病并不能痊愈,原因是络病也应该分清虚实寒热,经络通利,气血流畅是治疗的目标,分清虚实寒热,有针对性平衡调理是重要的手段。络之为病,因实者邪盛为主,风寒、风热、风湿、风痰、血热、热毒、痰瘀、瘀血等阻滞肌肤经络,治疗当祛邪为主。因虚者正虚为主,血虚失荣,气虚失运,肝肾亏虚,精气亏损,病络亦即形成。治疗应遵循实则消之,虚则补之的原则,因势利导,调整平衡,使病络得以康复。在具体的应用上,风寒之邪阻络,散寒通络为第一要义,桂枝汤,麻桂各半汤是最常用的方剂。风热之邪阻络,清热疏风通络治疗时基本大法,银翘散,金鉴消风散是常用方药。风湿之邪阻络,当宜祛风胜湿,常用独活寄生汤,藿香正气散等治疗。风痰常在风湿基础上发展而来,湿炼为痰,风痰阻络是络之为病更难治疗出现结节,囊肿,顽固瘙痒,治疗当祛风化痰,软坚散结。常用消风散合用二陈汤治疗。如此种种,分清虚实,针对性修复病络,才能使经络得通,气血得畅,邪祛正安。
4、病络所致皮肤病的外用治疗
病络所致皮肤病种类繁多,但总以发在外,累及皮肤、毛发、指甲等为特征,“外科之病,最重外治”, 可以直达病所,取效最捷。外治病络所治皮肤病,常以芳香辛串之品,疏通经络,结合具体情况,或佐以养血活血之品,治疗血虚血瘀证;或佐以温通散寒之品,治疗寒邪痹阻证;或佐以凉血解毒之品,治疗毒热瘀阻证。但病络治疗通利是关键,修复是目的。
在用药上,苍耳子、威灵仙、艾叶、川槿皮为常用药物。养血活血常加上鸡血藤、红花、苏木、桃仁等,如治疗角化型湿疹,皮损表现为干燥肥厚,角化脱屑,皲裂。温通散寒加上细辛、桂枝、麻黄、川草乌等,如治疗寒冷性多形红斑、冻疮等,症见红斑暗紫,肤温低下,周边水肿苍白等症状。凉血解毒加上紫草、板蓝根、草河车、金银花等,如治疗银屑病,症见红斑呈斑块状,上覆白色鳞屑,浸润肥厚等等。具体的应用上,可以采用熏蒸,药浴,溻渍,湿敷,药粉等方法。
总之,病络学说开创了顽固性皮肤病、慢性皮肤病从瘀论治,从通络和修复病络论治的先河。也为顽固性难治性皮肤病的治疗找到了一条捷径,但病络学说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毕竟时间较短,理论体系需要逐步完善,将来我们需要时间进一步证明哪些皮肤病在哪一时期存在何种程度的病络现象,我们所采用的修复病络的方法是否有效,从而为中医现代化做出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