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疾病,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要行手术治疗。但许多患者错误的认为只要手术成功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其实,手术目标是为炎症良性转归创造条件,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与手术本身同样重要,是治愈疾病的关键因素。围手术期是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术前、术中、术后的一段时间。现在慢性鼻窦炎主要手术方式是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围手术期包括手术前期(术前准备期):10-15天;手术中期(住院治疗期):8 -10天;手术后期(术后随访期):3-6个月。
手术前期包括抗感染治疗,常规剂量口服抗生素适合全部病人,抗变态反应治疗,如局部应用伯克钠、辅舒良等鼻喷激素,口服强的松等适合具有变态反应性因素的患者。上述药物治疗可以减轻鼻腔、鼻窦黏膜水肿,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手术中期即住院治疗期,首先需要全面检查,包括CT、血液检验、心血管及重要脏器功能的检查,全面评估患者各个系统状况,做好充分准备,降低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确定手术方式,同时向患者尽可能详细而通俗的交代病情,手术目的、方式和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和后果,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住院期间的手术后处理包括24小时抽出鼻腔填塞物,收缩鼻腔黏膜,吸引、清除血痂、术腔冲洗和药物盥洗等。
手术后期通常是患者容易忽视的一环,重视不足是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术腔清洁阶段,大约10-14天。大部分患者出院前,鼻腔、额隐窝、上颌窦基本清洁,窦腔内可有少量积血,但术区黏膜恢复过程中仍会有较多分泌物,手术后上皮形态学改变及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下降,溶胶层减少,纤毛摆动能力下降,分泌物形成的痂皮和血凝块阻碍了纤毛的运动,影响黏膜恢复。需要及时清除分泌物及痂皮,保持术腔清洁。第二阶段为粘膜转归竞争阶,大约需3-6个月,此阶段术腔黏膜可能形成囊泡及肉芽,阻碍粘膜的正常上皮化过程,而且会造成局部粘连,阻塞窦腔引流,造成疾病复发。要求定期检查,及时清理囊泡和肉芽,分离粘连、扩开中鼻道和各个窦口。第三阶段为上皮化完成阶段,如果前两个阶段能够按时复诊,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术腔粘膜可完全上皮化,最大程度减少疾病复发。
总之,慢性鼻窦炎维手术期治疗是手术治疗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希望广大患者能够充分重视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尽早治愈疾病,享受美好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