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diziness)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据Aggarwal统计患病率大约5-8%,Jonsson等研究显示:眩晕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70岁年龄组患病率为33.3%,85岁以后上升为50%。
眩晕主要分为前庭性与非前庭性眩晕,前庭性眩晕可分为前庭外周性与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外周性眩晕主要包括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以及头颅外伤、耳科疾患引起的前庭功能紊乱等。Davis研究显示:前庭外周性眩晕占眩晕患者的71%,是眩晕最主要病因。其中梅尼埃病发病率在1-1.6%o,占耳源性眩晕的60%;BPPV占眩晕总数的34%。眩晕疾病因其发病率高、影响病人工作以及生活质量而日益受到关注。
前庭外周性眩晕一般采取内科保守治疗,部分难治性眩晕,药物治疗无效,严重影响患者工作以及生活时,可以采取外科治疗。据研究显示:大约20%梅尼埃病人需要采取外科治疗控制眩晕症状同时避免听力进一步下降,大约10%的BPPV病人需要采取外科治疗控制眩晕症状。虽然需要外科治疗的眩晕患者比例不高,但考虑到眩晕的高患病率,可以说需要外科治疗的眩晕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目前前庭外周性眩晕外科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内淋巴囊分流术、后半规管阻塞术、前庭神经切断术以及化学性迷路毁损术 。内淋巴囊分流术手术简单、不影响听力、眩晕控制率可达75%,被认为是外科治疗梅尼埃病的首选术式;
后半规管阻塞术主要是用来治疗BPPV;前庭神经切断术理论上可以治疗一切前庭外周性眩晕,多需要开颅手术;化学性迷路毁损术方法简单、可在门诊治疗,眩晕控制率可达81.7%,但同时会导致听力下降。目前对于前庭外周性眩晕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还存在争议,对于外科治疗的疗效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