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调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相关因素,为降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对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突聋患者采用问卷+病历调查形式进行了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并统计其结果。 结果 378例患者发病时平均年龄42.0±10.2岁,男女发病比例为59%;比41%;;35岁以下年轻人发病所占比例为31%;;发病前有过度疲劳史占51.6%;;心里压力因素占27.8%;;精神刺激因素占18.3%;;有上呼吸道感染史9.5%;;4.8%;;有家族史者占2.4%;;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比较为62%;比38%;;一年四季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因素;具有全身性疾病者占34.1%;。结论 突发性耳聋大多病人具有发病的相关因素,过度疲劳、心里压力、精神刺激、全身疾病等是其发病的明显诱发因素,青年人发病有上升趋势,男性及脑力劳动者发病较高。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病因学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在3个相连频率下降30dB以上,其发病时间从数小时到数天不等。临床观察发现,现代社会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许多社会因素如精神刺激,压力等可以诱发突发性耳聋,甚至对其预后也会造成影响。我们对我院2002年1月~2008年5月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并住院治疗的37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这些因素在突发性耳聋发病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7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来自我科2002年1月~2008年5月的住院病人。根据突发性耳聋的诊断依据和疗效标准[3],符合以下条件者诊断为突发性耳聋:①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度或重度以上;②发生听力损失的病因不明;③可同时伴有耳鸣;④可同事伴有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⑤除第VIII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病人无创伤史,听力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以及脑干诱发电位,经CT或磁共振检查除外侧颅底病变。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第二天用我们设计的问卷表(表1)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入院检查进行发病因素统计,患者回答或病历查询所列10项发病因素。结果用高智中文统计软件CHISS进行统计分析。
表1:突发性耳聋发病因素
诱因编号
发病因素
相关解释
1、过度疲劳
有患者自认为有身体方面的劳累史
2、精神刺激
发病前曾有精神方面的刺激
3、心理压力
患者有自认为来自社会或家庭的无形心理压力
4、上感史
发病前2周至发病后7天内出现上感表现
5、前次发病史
本次发病为复发
6、家族史
3代直系及旁系亲属中有突发性耳聋患者
7、职业特点
患者所从事的职业特点:脑力劳动或体力劳动
8、吸烟或饮酒因素
患者长期抽烟或/和发病前饮酒较多
9、发病季节
按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发病情况分类
10、全身疾病
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中至少一种因素
2、结果
378例患者年龄最小者14岁,最大者78岁,发病时平均年龄42.0±10.2岁;在男女发病比例上看,男性发病223例,女性155例,男女发病率为59%;:4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左、右、双侧耳发病比率为46%;:47%;:7%;,左右耳发病无显著性差异;35岁以下年轻人118例,占本组发病人数的31%;。378例突聋患者中,伴有眩晕者78例,单耳重度全聋者45例,双耳重度全聋30例;从职业因素上看,从事脑力劳动者225例,体力劳动者为153例,比例为59.5%;:40.5%;;378例中,具有抽烟和/或饮酒因素者65例,占该组17.2%;;本组发现,一年四季中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其中发病前有过度疲劳史195例,占51.6%;;心里压力因素105例,占27.8%;;存在精神刺激因素69例,占18.3%;;具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至少一种全身疾病者129例,占本组34.1%;,上呼吸道感染史36例,占9.5%;;前次发作18例,占4.8%;;有家族史者9例,占2.4%;。
3. 讨论
临床观察发现,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然而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其发病机理也存在很多假说,如病毒感染学说、内耳供血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及膜迷路破裂学说等[4],各种诱发因素在突发性耳聋的发病中也占有重要作用,本调查发现84%;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存在可能的诱因。这些诱发因素可能导致了上述各种学说所阐述病理改变。
病毒感染学说目前被很多学者接受,如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这可能是病毒引起的急性耳蜗炎所致,我们观察到在378例病人中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者占9.5%;,这说明病毒感染在突聋发病中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内耳血液供应障碍学说认为,内耳血液供应血管为末梢血管,而且其吻合支少,这就增加了内耳供血系统的脆弱性,这些血管的调控除了受到植物神经及局部调控机制的影响外,也受颈神经节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影响,因而内耳末梢血管容易出现血栓或栓塞、血管痉挛,血流量下降,耳蜗血液灌流减少,使内耳缺血、缺氧,导致内耳毛细胞坏死和退行性改变。本组调查发现,378例突聋病人中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至少一种疾病的病人占到34.1%;,这可能也是是其内耳微循环障碍所致。这些疾病是突发性耳聋重要的诱发因素。
我们的调查发现,一些社会因素在突聋发病中有突出的特点。表现在:过度疲劳患者占发病总人数的51.6%;,心理压力患者占27.8%;,精神刺激因素占18.3%;;35岁以下年轻人发病占总病例数的31%;,这说明突发性耳聋不再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发病率越来越高;突发性耳聋发病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这与以往认为的男女发病率相同的结论不同;脑力劳动者发病比体力劳动者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疲劳、压力、精神刺激等因素可使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而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一种递质,可以引起血管活性物质的分泌,从而引起血管舒缩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人的焦虑、精神刺激因素不解除,体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持续偏高,使内耳血管收缩,微循环产生影响[5],而上述疲劳、压力、精神刺激等这些诱发因素正好也是现代社会非常常见的社会现象;另外,35岁以下年轻人以及社会中男性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力越来越大,也诱发了并加重了上述因素,而这可能也是突发性耳聋发病明显增加的社会因素。脑力劳动者较体力劳动者发病要高,这可能和脑力劳动者精神压力过大,体力活动少有关[6]。因此,为了减少突发性耳聋的发生,针对上述各种社会因素,采取对策如舒缓疲劳、放松情绪、适当锻炼等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因素的调整不但对预防突发性耳聋,而且对其预后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