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通常很难理解为什么好不容易挨了一刀切除了肿瘤,似乎还没缓过来医生又要求病人进行化疗?每每谈到化疗,许多人首先就联想到呕吐、脱发、还有精神萎靡,或者抵抗力下降,对化疗的副作用均有谈虎色变之感。
化疗对于术后刚恢复的患者是不是有些难以接受?为什么医生要推荐我们在切除肿瘤后不久又接受化疗呢?
恶性肿瘤的特点
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肿瘤一般在原发灶长大,随着肿瘤生长时间的延长会发生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包括经过淋巴管转移,或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肝、肺、脑、骨骼等各处器官,从而失去手术手术切除的机会。
关于肿瘤,最常讨论的就是肿瘤可以切吗?肿瘤切了吗?没错,目前大多数肿瘤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切除为核心综合性治疗。对于中晚期肿瘤单靠手术的治疗方法都常难以取得最佳的效果,而其中化疗便是最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如果肿瘤发现的早,还局限在器官局部(CT或磁共振检查没有发现肿瘤局部或远处转移)外科医生还有机会通过局部切除和清扫把局部发展的肿瘤“一锅端”。但问题是,不少经过了详细检查被确认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肿瘤患者,在手术切除后一两年后,又发生了远处转移。既然原发病灶己经切除,转移从何而来?
其实,这些转移病灶,大多数由是术前己存在而临床检查不能发现的微小转移发展而来。这些存在但检查手段无法查出的微小转移病灶,可以称为亚临床转移灶。正因为这种潜在的转移灶存在,导致一部分病人术后经过一段时间肿瘤“复发、转移”。
事实情况大多数肿瘤在发现时,肿瘤已经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微小的转移,因为这种潜在的转移灶存在,如果术后既不复查也不化疗,那么术后肿瘤复发的概率就非常高。肿瘤细胞可怕之处就在于其生命力顽强,只有个别微量的肿瘤细胞也可以发展成一团团转移灶,可谓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化疗的价值
如何对付这些潜伏在体内的微小转移病灶?为了消灭这些一小部分“逃逸”的肿瘤细胞,医生借鉴非实体瘤治疗的经验,采用化疗来消灭这些微量的癌细胞。实践证明,大多数肿瘤术后辅助化疗对提高生存率有益处,尤其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肿瘤发现越晚期,发生转移的概率越高,因此对于分期较晚的病人医生通常会推荐病人术后及时进行全身化疗,以求消灭或控制这些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病灶。
实践检验已经证明,化疗对于防止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是有重要价值的。针对肿瘤细胞长得快的这一特点人们从实践中筛选出了目前最常用的几种化疗药物,这些化疗药对于生长旺盛的细胞杀伤作用最强,在杀死快速生长的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我们体内原来就长得很快的一些细胞,比如胃肠道细胞、头发中的毛囊细胞、和造血细胞等。因此传统细胞毒化疗药物化疗后最常见的就是呕吐、腹泻、掉头发、贫血、抵抗力低下等。
重新看待化疗
多数人通过影视作品对化疗的副作用印象深刻:呕吐直到吐出胆汁、脱发直到一根不剩,全身各种难受。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这么严重的反应。我们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于化疗副作用差异也很大,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化疗反应,在医院里可以见到很多人化疗一样不掉头发,化疗期间一样到处散步,如何做到化疗副作用最小化是一门学问,因此不必对于化疗抱有恐惧症,应该鼓励和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减少化疗的不适感。
传统的化疗药可以比喻为“不分敌我的炸药”,对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可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近些年分子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收到了良好效果,他们可以针对性地杀死肿瘤细胞,保留下正常细胞,称为“区分敌我的导弹”。对于有经济条件的患者,可选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针对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化疗药物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总而言之,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手术可以消灭肿瘤的大部队或老巢,但对于散在的、零星的癌细胞无能为力,而化疗药物的作用是全身性的,术后辅助化疗可以杀灭他们,病人能够更长时间生存,甚至得到治愈。化疗对于防止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是有重要价值的,术后能否承受化疗带来的副作用我们需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