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偏头痛的症状及由来
2500年前的古希腊,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krates of Kos),他发现有不少头痛患者发作时往往表现为一侧性的头痛,即仅左半侧头痛或右半侧头痛,而且经常反复的发作,每次发作时头痛的性质和发作过程也很相似,表现为前额外侧太阳穴处的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想吐的感觉,有时头上出冷汗,发作前、发作时往往伴有视觉症状等,希波克拉底就把这一类型的头痛称为偏头痛。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及人类对偏头痛的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开始发现这种头痛不仅局限于头的一侧,有时可以两侧均痛;有些患者的头痛仅位于额部外侧的太阳穴处,也可以扩展到头的顶部、枕部或全头痛。
目前,偏头痛(migraine)定义为一种反复发作的,以一侧或双侧搏动性、中至重度头痛为特点的原发性头痛。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光、声或活动可加重头痛。约有60%的患者头痛发作时为单侧头痛,仍有40%的患者为双侧头痛。
二、偏头痛的诱发因素
内分泌因素:月经来潮、排卵、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
饮食因素:酒精、富含亚硝酸盐的肉类、味精、天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巧克力、干酪、饮食不规律
心理因素:紧张、应激释放(周末或假期)焦虑、烦恼、抑郁
自然/环境因素:强光、闪烁等视觉刺激、气味、天气变化、高海拔
睡眠相关因素:睡眠不足、睡眠过多
药物作用:硝酸甘油、西洛他唑、利血平、肼苯哒嗪、雷尼替丁等
其他因素:头部创伤、强体力劳动、疲劳等
三、偏头痛的发作分期
偏头痛的发作共分为四个时期,即前驱期、先兆期、头痛期和恢复期,但并非所有患者或所有发作均具有上述四期。
前驱期:头痛发作前1~24小时,患者可有激惹、疲乏、活动少、食欲改变、反复哈欠及颈部发硬等不适症状,但常被患者忽略,应仔细询问。
先兆期:先兆指头痛发作之前出现的可逆的局灶性脑功能异常症状,可为视觉性、感觉性或语言性。视觉先兆最常见,典型的表现为闪光性暗点,如注视点附近出现“之”字形闪光,并逐渐向周边扩展,随后出现“锯齿形”暗点。有些患者可能仅有暗点,而无闪光。其次是感觉先兆,表现为以面部和上肢为主的针刺感、麻木感或蚁行感。先兆也可表现为言语障碍,但不常发生。先兆通常持续 5~30 分钟,不超过 60 分钟。
头痛期:约 60 %的头痛发作以单侧为主,可左右交替发生,约 40 %为双侧头痛。头痛多位于颞部,也可位于前额、枕部或枕下部,以搏动性为主要特点特点。行走、登楼、咳嗽或打喷嚏等简单活动均可加重头痛,故患者多喜卧床休息。偏头痛发作时,常伴有食欲下降,约 2/3 的患者伴有恶心,重者呕吐。头痛发作时尚可伴有感知觉增强,表现为对光线、声音和气味敏感,喜欢黑暗、安静的环境。其他较为少见的表现有头晕、直立性低血压、易怒、言语表达困难、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部分患者在发作期会出现由正常的非致痛性刺激所产生的疼痛。
恢复期:头痛在持续 4~72 小时的发作后可自行缓解,但患者还可有疲乏、筋疲力尽、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头皮触痛、欣快、抑郁或其他不适。
偏头痛流程可以从任何一个阶段开始,不是所有的阶段都存在,且偏头痛也可以在任何
一个阶段停止,因此有些头痛患者只有先兆现象,而头痛从不发生。
偏头痛的危害
偏头痛除疾病本身可造成损害外, 还可以进一步导致其他损害。迄今为止已有多项基于大宗人群的关于偏头痛与脑卒中相互关系的研究, 研究结果提示偏头痛是脑卒中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偏头痛者发生缺血性卒中、 不稳定心绞痛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transient ischem ic attack , T I A)均高于无偏头痛者。尤其是有先兆偏头痛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更高,
还与冠心病的高风险有关。此外, 偏头痛还可以导致亚临床的脑白质病变, 后循环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升高, 头颅 MRI出现脑白质病变的风险比无偏头痛者升高, 即使没有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年轻偏头痛者, 该风险也升高。偏头痛的反复发作还可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主要为言语能力的下降。还可与多种疾病共患, 如癫痫、 抑郁症及情感性精神障碍。女性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出现抑郁以及抑郁伴发焦虑的比例较无先兆偏头痛者高。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医学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告别因疼痛疾病而带来的痛苦,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这样的美好也一直鼓舞着广大医学同行继续前行,勇敢地去探索和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