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一位好朋友的母亲患上了严重的晚期肿瘤。孩子们四处奔走,找遍了国内外的知名专家,一致意见是各种治疗效果都不佳,只能用一些姑息的方法试试。朋友家商量后,决定不告诉老人病情,也不愿再做太多的姑息治疗,希望老人心理平静一些,最好有奇迹发生。两个多月过去了,患者即将过世。母亲问孩子自己的病情,孩子继续编话安慰母亲。老人再次清醒后,告诉孩子,这么重的病,自己又不傻,早就猜测患了癌症。自己也不愿相信,为减轻孩子的压力和负担,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希望孩子能告诉实情。孩子避重就轻的简单说了情况。母亲很平和地交代了一大堆事情。并且遗憾地对孩子说,要是早点告诉他,她还要做一些事,见一些人,现在也没时间了,也没必要了。
带着老人的遗憾,朋友和我深入探讨了应不应该告诉老人病情这件事。其实这件事涉及到我们民族的习俗和图腾,涉及到对死亡的崇尚,以及对老人的爱。在西方,不告诉患者病情,会涉及法律上的问题。另外我们经常愿意过度为别人着想,甚至为别人做主,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引申致患者。门诊年轻患者很少不知道自己病情的,而且还经常自己一个人就医。
病人知道自己患肿瘤后,究竟会有什么反应呢?首先他会认识到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心理上会产生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他会不相信诊断。第二阶段归因于外界,埋怨一些事、一些人害了自己,抱怨坏人怎么不得癌。第三阶段就会客观认识、承认病情,接受别人的劝慰,留意周围好的治疗结果,配合医生积极治疗。表现出很强的求生欲和要求拼搏的意志。
我们怎样才能尽快度过前两个阶段呢?就医之初,家属会或多或少出现焦虑、抑郁、适应障碍的心理反应,患者知道病情也会有此反应。家属心理产生了不良反应,承担着痛苦,害怕告诉实情会引发患者心理问题,因此不愿意让患者知晓。这在就医之初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确的。一家人同时出现心理问题,没有正常人做依靠,常常恶性循环,抱头痛哭,会陷入绝望。但树业有专攻,忌讳去肿瘤医院就不对了。尤其是对偏晚期的患者,由于其他医院没有一些专门针对肿瘤的设备,影响诊断和治疗效果,往往造成治疗的不规范和偏差。这时应当告诉患者去肿瘤医院是为了排除肿瘤、等检查结果出来后才能明确诊断。这对于处于肿瘤高发阶段的老年人,是可以接受的。其实在肿瘤医院做体检之风,在全社会已经成为时尚。体检中心门庭若市,预约都需要很长时间。有些问题在非专科医院还真不一定查的出来。等家属心理平静后,就该寻找时机告诉患者病情了。告知时间可以适当拖后。比如某一项治疗结束后,避重就轻地告诉患者病情较轻,治疗反应和效果较好。通过这种家属和患者心理反应期出现的时间差,通过与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接触,鼓励患者尽快进入心理反应的第三阶段。
有些更有甚者,在当地医院怀疑患肿瘤,全家恐慌。家属来医院就诊。大夫一旦支持肿瘤诊断,就义愤填膺,把心理问题一股脑儿发泄出来,好像医生就是肿瘤的元凶。家属再有心理不适也要明白,医生和你一样是要去救病人的。至于你将花多少钱,有多大困难,有多少委屈,你亲人得的是不是肿瘤,这些都不是医生造成的。医生是你抗击肿瘤的战友,给你技术,给你解释,给你安慰,但绝不是引起肿瘤的元凶。正规国家医院不是骗你钱的赌场,特别在公益医院,收费只是象征性的,也就是十块收八毛的状况。贵的是治疗中使用的消耗产品,一分钱也少收不了,医生也与此无关,医院少收了就得赔。
告知患者病情这件事,国情不同,在我国还是患者的家务事。大夫可以给出合理的建议,但大夫的主要工作是诊断和治疗。为病人好,就不能去用家务事,干扰医生的主要工作。有一位北大教授希望给老婆看好病,又要求不能让她知道一点点患病信息。整天就忙着瞒病人,医生建议的检查、处理都被他否决了。实际上这样做只是满足了他个人的心理需求,对病人是不负责任的做法,结果服用中药三个月,从可以手术的早期发展到了全身转移的晚期。送走病人,一个劲地向我说是他害了自己老婆,对不起老婆,对不起家庭。实际上他是在人格上侵害了亲人,剥夺了亲人健康的权利。
只要我们按照诊疗规范、按时间差的原则处理好心理问题,认识到讳疾忌医的害处,就能够尽快使患者进入心理反应的第三阶段,就能够找到合理地、个性化的、最大程度得到综合治疗好处的就医之路。实际上在我国,我们了解的情况是,在诊治期间,患者都知道或猜到大致的病情。家里发生了大事,患者不可能察觉不到蜘蛛马迹。只是亲人之间相互隐瞒,互相照顾情绪,没有捅破这层薄薄的窗纸。医生往往成为了中间人。好的大夫、懂心理学的大夫会很好地掌握告知的程度。让患者和家属在诊治过程中都能正常配合,这种中国式的告知模式也许是最好的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