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谜一样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影响了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妇女,估计育龄妇女5%~10%患有此疾病。据最新统计,全球发病人数超过1、76亿人。内异症虽为良性疾病,但又有粘连、浸润、复发和远处转移等类似恶性肿瘤的行为,被称为“良性癌”、“谜一样”的疾病,愈来愈成为妇科的难治之症,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并不是一个新发现的疾病。在古埃及和中国,对这个疾病都有记载。遗憾的是,进入了现代社会,我们对这一疾病仍然是知之甚少。许多人甚至感觉读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几个字都不容易。从疾病的形成原因、诊断方法、治疗措施、复发的预防等等各个方面,仍存在大量悬而未决的问题,被称为“谜一样的疾病”。
事实上,很多患了内异症的妇女,必须忍受长期的痛苦。她们或者受到严重的痛经或慢性盆腔疼痛的折磨,或者是因不孕带来婚姻家庭的烦恼,身心疲惫。还有,她们的性生活也受到影响。但是,由于对这个疾病认识不足,甚至有很多错误的观念,致使很多病人,包括一些医生对这个疾病不够警觉。
资料统计,许多患者要花数年的时间,看了数个医生,才被诊断出来是患了内异症。年轻的女孩子,甚至一直受母亲错误的教育,以为月经期腹痛是必须忍受的正常情况,以致于拖延十年八年的时间,才被诊断出来。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病之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最常见良性疾病之一。在一生中最具生育力和创造力的美好年华,许多女性深受内异症的折磨。内异症发生率有多高呢?据统计,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约为5%~15%,在伴有不孕的妇女中发病率更高,约为30%,而在伴有盆腔疼痛的妇女中发病率竟接近50%!近年来,发病呈愈来愈增高的趋势。全球发病情况来看,亚洲人比欧洲人发病率高,亚洲妇女占了患者总人数的大约51%。这一疾病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应该得到广泛重视,早诊断、早处理。
那么,内异症患者通常会有哪些典型症状呢?
1、继发性渐进性痛经
这是异位症的主要症状之一。有痛经者约占70%。继发性渐进性痛经是指如果原来没有痛经,以后出现且逐渐加重。约1/3的患者诉说性交后疼痛,有的甚至惧怕同房。异位症典型的症状还有肛门坠痛,刺痛或抽痛,轻者只是来月经时有,重者平时总有。少数患者疼痛还向大腿或外阴部放射。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即“巧克力囊肿”还可能破裂,出现突发性下腹痛,可能会误诊为阑尾炎而到外科去做手术。异位症还有一个奇怪现象,就是肚子痛的程度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明显关系。我们碰到过比儿头还大的“巧克力囊肿",患者没有腹痛。而有些人只是子宫后方长了一些异位症结节,却疼得不能忍受。
2、不孕
这是异位症的另一主要症状。 约1/3至1/2的患者不孕。在不明原因的不孕症妇女中,大约一半的患者可发现有子宫内膜异位症。
3、月经异常
可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经前淋漓出血等,和卵巢功能障碍或并发疾病有关。宫颈或阴道的异位症可引起异常出血,甚至大量出血。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临床治疗遵循28字方针:
减灭和消除病灶、缓解并解除疼痛、改善和促进生育、减少和避免复发。
治疗时,医生会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症状的严重性、病变范围、既往治疗史以及患者的意愿。对患者实施规的个体化的治疗。对盆腔疼痛、不孕以及盆腔包块的治疗分别对待。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辅助生育治疗等等。
腹腔镜是内异症诊断的黄金标准,也是首选的治疗方式。腹腔镜因其微创、美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广泛普及应用于诊断检查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被认为是内异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抑制卵巢功能,阻止内异症进展,减少内异症病灶的活性以及减少粘连的形成。还可以用于术后,减少复发。
内异症的恶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国内外大规模临床研究发现,内异症有恶变成癌的可能。病程平均8年以上,发生恶变的几率约为1%~2.5%。卵巢是最容易恶变的部位,可恶变成卵巢癌,而卵巢癌是生殖系统里最致命的恶性肿瘤,五年存活率一直徘徊在30%左右。因此,要警惕内异症恶变的问题。
长期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的患者,保守性手术后的患者,都应该定期查体,注意影像学诊断,肿瘤标记物的变化,严防恶变的发生。
BOX:为什么会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
正常的子宫内膜应当覆盖在子宫腔内表面,除此之外的任何地方出现了子宫内膜的生长,都是“异位”了。最常见的部位是盆腔内,而盆腔内最易累及的部位是盆底腹膜、卵巢等。内异症还可累及盆腔外的器官,如输尿管、肠管,甚至可以累及胸膜、鼻黏膜,以至于病人出现周期性的咯血,鼻出血等等。有人把这种“异位”形象地比作“非法移民”。那么,为什么会发生“非法移民”呢?
首先有一种学说,经血逆流学说。即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到腹腔。但是这种学说不能解释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比如鼻黏膜处或者肺部的“异位症”病灶是怎么产生的?就不好解释了。
因此另外一种学说又被提出来,体腔上皮化生学说,是说上皮细胞,尤其是腹膜上皮,有向其他上皮分化的趋向性。但是何时发生?何种情况下发生?就不得而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