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晚期进展为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临床预后较差,造成巨大的医疗和社会负担。我们以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为基础加减,配合西药常规治疗,临床收到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临床选择32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ISFC关于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西药组)16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56-79岁,病程1年-8年,按NYHA分级,其中II级6例,III级9例,IV级1例。治疗组(中药加西药组)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54-81岁,病程9月-10年,按NYHA分级,其中II级4例,III级10例,IV级2例。疗程1月。
1.2 治疗方法
中药基础方:熟附子12g(克),葶苈子30g,茯苓20g,白术15g,赤白芍药各12g,丹参15g,黄芪30g,大枣5枚g,生姜3片。加减:气虚明显,气急不能平卧者加用人参10-20g;心阳虚畏寒蜷卧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双下肢肿甚者加猪苓20g、泽泻12g;痰阻较甚者加栝蒌、半夏各12g。血瘀胸闷、舌有瘀斑者加红花9g、川芎9g,心悸脉结代者加用炙甘草12g,远志9g。
西药:速尿20mg,Bid,po;安体舒通,20mg,Bid,po;雅施达(培哚普利)4mg,Qd,po;地高辛0.125mg,Qd,po;倍他乐克6.25mg,Bid,po。可根据病情调整西药用量。
治疗组服用西药加中药一个月,对照组服用西药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心脏超声
采用美国HP5500型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机,治疗前后分别测定CO(心输出量,L/min)、LVEF(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mm)、LVEDs(左心室收缩末内径,mm)。
1.3.2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清晨空腹抽血送检。
1.4 统计学处理
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组内比较的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CO、LVEDd、LVEDs和HS-CRP均有非常显著性改变(P<0.01),LVEF无显著改善;治疗组治疗前后CO、LVEDd、LVEDs和HS-CRP均有非常显著性改变(P<0.01),LVEF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CO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P<0.05),HS-CRP较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
3、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又称充血性心肌病,是临床常见病,以心脏进行性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为基本特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可死于疾病的任何阶段。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未明,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近年来,因该病住院人数呈明显增多的趋势,增加了社会和医疗负担。因此,研究干预扩张型心肌病的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社会效应。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逐渐进展性疾病,当其发展到心力衰竭阶段,应按照充血性心衰的治疗原则予以处理,根据2001ACC/AHA充血性心衰治疗指南,对于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患者,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应作为首选;有液体潴留患者,应给予泮利尿剂或噻嗪类利尿剂;对于高度心衰(NYHA心功能分级III-IV级)的患者,在应用ACEI和利尿剂基础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于伴有房颤和心衰症状的患者,常规给予小剂量地高辛改善临床症状,液体潴留好转后,B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从小剂量开始应用,以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扩张型心肌病属于祖国医学心悸、喘症、胸痹、水肿等的范畴,其病位在心,可累及到肺脾肾三脏,病理变化主要是久病心气渐虚,血运无力,心血瘀阻,久之致脾肾阳气亏虚,运化无力,水液内停,水气上泛,凌心射肺,致阳虚水泛,水瘀互结而变生诸证。真武汤能温肾利水,黄芪既能补气,又能利水,丹参活血化瘀,补养心血安神。诸药合用,使心肾阳气充足,心血畅通,水液得化,心神得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增强心肌收缩力,对衰弱的心脏更明显,尚能扩张冠状动脉、肾动脉及全身末梢血管,有利尿作用。丹参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并有抗凝及镇静作用。茯苓具有一定的利尿和强心作用,与黄芪合用,利尿作用增强,亦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诸药合用,起到强心利尿,扩张血管,保护心肌及镇静等作用,从而纠正心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按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指南给予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可以发现,治疗组患者的心输出量增加更显著,且能显著提高LVEF,提示中药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CRP是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成分,当机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CRP会反应性升高。旧的检测CRP的方法只能监测严重炎症性疾病,不能进行心脏危险的预测,对后者的监测可以采取高度敏感的方法,即高敏-CRP(HS-CRP)测定。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在表面看起来健康的男性和女性中,基线水平的HS-CRP可高度预测以后发生心脏病、中风、心脏性猝死和发展为周围动脉疾病的危险性。而且在心脏病患者中HS-CRP可预测复发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心脏病急性期的预后也与CRP水平紧密相关。HS-CRP随着CHF的严重程度呈显著增加,是充血性心衰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测定HS-CRP可对充血性心衰患者危险分层和治疗提供额外的预后信息。本研究发现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HS-CRP水平有非常显著性下降,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炎症反应,抑制充血性心衰的进展,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