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的发病机理
过敏性疾病的共同特征是机体对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或食物性过敏原残生以特异性IgE介导的或者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反应,临床上出现过敏反应。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哮喘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父母双方均有过敏性疾病,约40%的后代会被累及。然而,近十多年过敏性疾病发病率显著增加不能用遗传基因的作用来解释。大样本的队列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过敏原暴露是影响免疫功能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现代的生活方式、室内装修、装饰环境适合尘螨生长,现代人室内活动时间更多,获得充分的过敏原暴露和致敏,家庭人口小型化 ,交叉感染减少,清洁程度改善,减少了婴幼儿时期微生物暴露,从而减少了对免疫系统发育的刺激,这些都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关。
过敏预防
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就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而言,初级预防是针对健康儿童,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针对已经发生过敏的儿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过敏症状加重;三级预防是针对慢性病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防止病情恶化和降低疾病对生活质量、学习能力的不良影响。
过敏性疾病预防的总体目标是: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降低过敏进程中新的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风险,降低疾病的严重度。增加缓解的可能性,改善生活质量。
总体建议
1、环境干预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
尘螨和霉菌是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92%的家庭至少可以检测到一种过敏原,其浓度足以引起致敏者引起症状。屋尘螨繁殖最适宜的环境是25℃和相对湿度80% ,霉菌生长最适宜的环境是18℃ ~32℃ ,相对湿度>65% 。过度的室内装修适合尘螨和霉菌生长,加之室内绿化、家养宠物、家具和室内装饰化学有机物释放、家庭燃气废弃释放、室内二手烟污染等室内环境是呼吸道过敏症状加重的危险因素。对于尘螨过敏的孩子,建议用防尘螨床罩,每1-2周用热水清洗床单;不要玩毛绒玩具;不要在室内存放旧报纸、杂志;不要使用羊毛毯、羽绒被,定期更换被芯枕芯;经常清洗空调滤网和窗帘。对霉菌过敏的孩子,建议不要在室内放置过多植物,因为潮湿的泥土会产生霉菌;不要用室内湿化器,保持30-50%的湿度;经常清洁淋浴器和水槽;经常清洗空调滤网;避免在室内游泳池、温室花房、地下室多逗留。花粉是常见的室外过敏原,一般春季多为树花粉过敏,秋季多为草花粉过敏,建议花粉过敏的孩子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或使用鼻腔花粉阻隔剂。回家后立即洗手、脸,更换衣服;室内避免种植花草;避免在草地上运动。
2、 食物干预对过敏性疾病的作用
文献报道,80%一85%的牛奶、鸡蛋过敏儿童3岁时可获得免疫耐受;花生、鱼、大豆、坚果过敏持续时间较长;多食物过敏不易获得免疫耐受或获得耐受需要的时间延长。因此,对于6-15岁仍然食物过敏的孩子,仍需要严格回避过敏食物。对于仅过敏原报告阳性,实际进食后无过敏症状的孩子,则不必忌口。但哮喘的孩子应该减少冷饮摄入,以免诱发哮喘。
3、 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的积极规范的药物治疗
无论患何种过敏性疾病的儿童,都应及时就诊,然后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治疗方案。需要明确的是,过敏性疾病为慢性疾病,需要医生、家长、患儿的共同配合。不要因为害怕药物的副作用,自己随意停药或减量。例如过敏性结膜炎和鼻炎,一般抗组胺药物建议使用2周以上;过敏性鼻炎的鼻用激素建议使用1个月以上;过敏性哮喘需要治疗2~3年;脱敏治疗的疗程也是2~3年。患者家长不能随意增加或滥用药物,曾遇到一位过敏性结膜炎的孩子,母亲因为激素滴眼药有效,就一直使用,造成孩子发生青光眼。家长也不要随意使用所谓“土方”,曾遇到一位特应性皮炎患儿,由于奶奶用了不知名的草药泡澡引发中毒。
4、 其他辅助治疗措施
对哮喘儿童建议少去人流密集处,如超市,避免感冒,呼吸道感染会诱发哮喘;避免剧烈的情绪变化,如焦急、害怕、哭笑,可能诱发哮喘;在哮喘未控制时,不要大运动量锻炼,尤其在干冷空气情况下。对过敏性鼻炎的孩子,建议用无香味的洗涤品、卫生纸,不要用香水和空气清新剂;每天可以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对特应性皮炎的孩子,需要皮肤保湿,可以每天温水泡浴15分钟,擦干皮肤后立即全身涂抹保湿霜;不要过度清洗皮肤和用热水烫洗;建议贴身穿全棉宽松的衣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