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直肠癌根治术的合理切除范围。方法:研究我院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普外科胃肠专业组的27例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将系膜淋巴结及侧方淋巴结分为10组,送检每一个淋巴结。结果:共取出555个,癌浸润99个,其中肿瘤旁267个,癌浸润72个;肿瘤近端165个,癌浸润21个;肿瘤远端75个,无癌浸润;侧方48个,癌浸润6个。44%病例有淋巴结转移,11%病例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肿瘤旁为主,癌浸润淋巴结肿瘤旁占72.7%,近端为21.2%,侧方6.06%,肿瘤远端未见癌浸润淋巴结。结论:直肠癌的淋巴转移以肿瘤旁为主,为保肛低位直肠癌远端切除1-2cm是可行的。
结直肠癌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第三位,虽然目前的治疗较过去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但复发和转移仍然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即使常规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病人中5年内肿瘤复发率也可达到50%[1]。评估肠癌患者分期,淋巴结浸润是最主要的预后因子,肿瘤转移检出率随淋巴结发现数的增高而升高,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研究直肠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旨在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不影响预后的前提下提高保肛成功率,提高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通过距肿瘤距离来研究直肠癌直肠系膜内淋巴结的转移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分析2004年9月至2005年8接受直肠癌根治手术(TME原则切除足够直肠系膜,所有病例均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27例直肠癌标本,男18例,女9例,年龄41-72岁,中位年龄61岁,27例患者术前纤维结肠镜检查确定原发肿瘤距距肛缘3-15cm,管状腺癌2(分化好)级15例,管状腺癌2-3级(分化差)9例,腺癌2级部分粘液腺癌(分化差)3例。肿瘤占肠管2/3圈以下共18例,2/3圈以上共9例。T1+T2期8例;T3+T4期19例。
1.2 方法
标本处理:新鲜切除的标本平铺无菌单上,沿直肠游离其系膜,无张力牵拉铺平系膜;按肿瘤旁(肿瘤上下端之间)≤1cm(A组);>1cm,≤3cm(B组);>3cm(C组);肿瘤近端(肿瘤上端以上)≤5cm(D组);>5cm,≤10cm(E组);>10cm(F组);肿瘤远端(肿瘤下端以下)≤2cm(G组);>2cm,≤4cm(H组);>4cm(I组);及术中清扫的侧方淋巴结(J组),共10组,远端系膜大于4cm,按上述标准分类,不足的标本缺如。新鲜标本10%福尔马林固定24小时。所有切片均有2位病理科医师核实,其中对病例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均采用盲法。2mm以上的淋巴结均单独送病理检查,包括常规HE染色和CK20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单克隆抗体CK20、二抗及检测试剂盒均购自DAKO公司。细胞浆呈棕黄色视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转移率:淋巴结转移病例/总病例;转移度:转移淋巴结数/取检淋巴结总数;阳性淋巴结分布率:相应部位转移淋巴结个数/转移淋巴结总数。
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