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位置低,容易被直肠指诊及结肠镜诊断。但因其位置深入盆腔,与临近脏器关系密切,手术难度较大。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肛门功能保存与术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病因
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认的是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红肉(如猪肉、牛羊肉)也被认为是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早期直肠癌多数无症状,当直肠癌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病质。当癌肿侵犯膀胱、尿道、阴道、前列腺等周围脏器时出现相应症状。
检查
1、肛门指诊
体检行肛门指诊是发现直肠癌的简单有效的方法。绝大多数的直肠癌为中低位癌肿,患者就诊时多可通过得以触及。指套可见脓血。
2、结肠镜检查
可以发现结肠及直肠的异常情况,有时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可得以发现,镜下取得活检,病理予以证实疾病性质。
4、盆腔磁共振检查(MRI)
了解肿瘤与周围邻近脏器的关系,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术前临床分期,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的策略,先手术还是先放化疗,亦或先行化疗?评估保留肛门的可能性。
5、腹盆腔CT
评估直肠周围及腹盆腔其他部位有无转移。对直肠癌的临床分期不如MRI灵敏。
6、胸部CT或胸部X线检查
了解肺部、胸膜、纵隔淋巴结等有无转移。
治疗
直肠癌的治疗需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以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1、根治性手术
(1)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
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直肠、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组织和肛门周围皮肤、血管在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或结肠左动脉分出处下方结扎切断,清扫相应的动脉旁淋巴结。腹部作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此手术既往被认为切除彻底,治愈率高。
(2)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
也称为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手术),在腹腔内切除乙状结肠和直肠大部,游离腹膜反折部下方的直肠,在腹膜外吻合乙状结肠和直肠切端。此手术的损伤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门,较为理想。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以及手术理念的革新,众多的保肛手术得以成功开展,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2、姑息性手术
如癌肿局部浸润严重或转移广泛而无法根治时,为了解除梗阻和减少病人痛苦,可行姑息性切除,将有癌肿的肠段作有限的切除,缝闭直肠远切端,并取乙状结肠作造口(Hartma手术)。如不可能,则仅作乙状结肠造口术,尤在已伴有肠梗阻的患者。
3、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认为局部分期较晚的中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后再手术比先手术再放疗的生存期更长。
4、化疗
直肠癌术后病理分期为高危II期和III期的患者,建议术后化疗,总化疗时间为半年。化疗也可以放在手术前,使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
预后
直肠癌经积极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正规化疗或和放疗,大多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预防
具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应定期检查结肠镜,健康人群应鼓励检查结肠镜以发现直肠良性肿物,并予以内镜下处理,避免恶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