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囊肿是一个什么病?这是绝大多数民众都很陌生的,其实却是一个常见病。骶管囊肿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4%,其中约15%有腰腿痛症状,以此论之,仅上海市就有约12万有症状的骶管囊肿患者!然而,每年在上海各大医院确诊的骶管囊肿仅数百例,而接受正规治疗的只有几十例而已,反映了大量患者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
骶管囊肿位于腰椎下方、骨盆后正中的骶管内,囊肿内是水样清亮的脑脊液,囊肿通过一个单向阀门(即漏口)与脊柱内的正常脑脊液相通,所以当咳嗽、摒气、久坐、站立、行走时,脑脊液就通过单向阀门挤入骶管囊肿,使囊肿逐步扩大,形成很高的压力,压迫骶管中的马尾神经根,引起腰骶部疼痛、臀部会阴部刺痛、肛周牵扯样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间歇性跛行;随着病情进展逐步出现性功能障碍和大小便失禁。
这样说来,骶管囊肿与颅内的蛛网膜囊肿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内部为脑脊液成分的囊肿,与正常的蛛网膜下腔有单向活瓣连通,脑脊液从蛛网膜下腔流进囊肿,却不能流出,因此逐渐缓慢增大,主要病理都是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机械性压迫。
那么,骶管囊肿与颅内蛛网膜囊肿有什么不同呢?这是一个很多医生都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
表面上的区别是部位和症状:前者位于腰骶部,主要引起上述腰骶、会阴、肛周、下肢疼痛;而颅内蛛网膜囊肿压迫大脑或小脑,主要引起头痛、头晕。
实质的区别在于两者的静水压:我们知道,整个脑和脊髓都浸泡在脑脊液之中,脑脊液是水一样无色透明的,充满整个颅腔和椎管腔,起着缓冲和保护脑脊髓的作用;当人体直立时,头顶的静水压最低,而腰骶部的静水压最高,比颅内压高出近1000毫米水柱!
颅内蛛网膜囊肿位于整个脑脊液系统的最上端,压力很低,所以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是比较容易的,通过锁孔手术,在显微镜下切除大部分囊壁,解除压迫,并把蛛网膜囊肿与正常的脑池打通,形成双向流通,就可以避免复发。这种显微切除手术彻底而且安全,有效率99%以上。
而骶管囊肿位于整个脑脊液系统的最下端,压力最高,试想一下:在一个1米高的水桶底部开一个洞,岂不是喷涌而出?如果在洞外面涂点胶水,怎么可能挡得住?在早期的时候,有些神经外科医生认识不到这个实质性的区别,把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经验盲目地套用到骶管囊肿上来,手术中找到骶管囊肿以后,切开放水,然后就用胶水粘一粘结束。病人往往还没出院就复发了,复发率几乎100%。国际医学界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不断改进治疗方案,现在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以说,当今治疗骶管囊肿的核心理念尽在“封堵”二字,只有充分认识到上述实质性区别,并真正领悟封堵理念,才可能妥善处理骶管囊肿。尽管如此,骶管囊肿仍然是当今神经外科最有挑战的手术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