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累积病Ⅱ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 Ⅱ,GSDⅡ,OMIM 232300),亦称为Pompe’s disease,是由于溶酶体内酸性-α-葡萄糖苷酶(acid-alpha-Glucosidase, GAA)(EC 3.2.1.20/3)缺陷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GAA主要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溶酶体内糖原α-1’4-和α-1’6-糖苷键,其缺陷导致糖原在溶酶体内大量堆积,造成溶酶体的增生和破坏,使相应的组织和脏器受损,主要累及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GSDⅡ在北美及欧洲的发病率约为1:40,000,中国台湾发病率约为1:50,000[1-3];根据发病年龄及受累组织分为婴儿型和迟发型。婴儿型较严重,常表现为生后早期出现并快速进展的心肌肥厚、肌无力、喂养困难、呼吸困难等,儿童肥厚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病因就是GSDⅡ。婴儿型患者生后数月即出现心肌肥厚和严重肌无力,进展迅速,常于1-2岁内死于心肺功能衰竭。迟发型常在青少年期或成年期出现进行性肌无力和呼吸困难,进展缓慢,常死于呼吸功能衰竭。
GSDⅡ型患者临床表现不特异,GAA酶活性测定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皮肤成纤维细胞GAA酶活性测定曾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皮肤活检的有创性和细胞培养周期长使其应用受到限制。GAA虽然在外周血白细胞中也有表达,但由于中性粒细胞中有其同功酶麦芽糖苷酶(Maltase glucoamlyse, MGA)和中性葡萄糖苷酶的干扰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2004年后采用阿卡波糖选择性抑制MGA活性,使测定GAA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有了显著提高。
1999年重组GAA酶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但已出现症状的患者酶替代治疗疗效有限,患者家庭需要承担巨额的治疗费用。即使接受酶替代治疗,疾病仍然是致死性的[6]。迄今国内尚无患者接受酶替代治疗的报道。由于GSDⅡ的病死率高及高昂的治疗费用导致一些家庭需要再次生育,从而提出了产前诊断的需求。故开展该病产前诊断,对于患者父母再次生育正常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GSDⅡ产前诊断主要包括对羊水或绒毛组织进行GAA酶活性测定、绒毛的形态学或基因分析等方法[7, 8]。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胎儿羊水细胞酶活性测定结合GAA基因突变分析两种方法,为1个有先症者的GSDⅡ家系进行了家系诊断和产前诊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