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令人不愉快的感受,也是疾病和创伤的症状和信息。日常生活中,到底有没有办法来预防和治疗这些疼痛呢?事实上人们并不认识“疼痛治疗”这个名字。目前,各家医院已经陆续成立了疼痛门诊,提供疼痛治疗。
如今疼痛治疗已形成了成熟的专业体系,疼痛科医师运用其独特的专业技术和理论,对各类疼痛施以特殊的治疗,作用于病变部位,即能取止痛疗效,又可有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很多患者都对疼痛治疗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
误区一:疼痛门诊治标不治本
目前许多人认为“疼痛仅是一种症状”,很少想到疼痛治疗,很多人不知道有不少大医院建有正规化的疼痛专科和病房,还有一些人误解治疗疼痛只是“治标不治本”。其实,慢性顽固性疼痛本身就是疾病,疼痛治疗能解除病人痛苦,既“治标又治本”。
误区二:完全消除疼痛才算有效
很多人治病心切,恨不得疼痛一下子就能完全消除。其实,慢性疼痛更需要耐心去治疗。对于某些疼痛,把疼痛减轻就算成功治疗。原因很简单,很多疾病都是无法完全根治的,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癌性疼痛等疾病,目前没有办法治愈,只能是把血压、血糖、恶性肿瘤控制在合适的状态。疼痛也是一样的道理,对病因无法根除时,减轻症状就是最好的治疗。
误区三:轻伤不下火线
无论病人的疼痛程度如何,在治疗时听从医生的嘱咐是很重要的。门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明明是腰椎间盘突出,在用药后却不好好卧床休息,继续重体力劳作或强运动量锻炼,导致病情加剧。还有的有严重的偏头痛,但是不听医生的,仍然每天从事脑力消耗很大、非常紧张的工作,不给自己“喘息”休息的机会,这样即使是对症治疗,效果也很不明显。
误区四:使用激素危险大
由于媒体对激素的片面报道,许多疼痛患者也经常担心药物里有激素。实际上,激素是治疗急性、亚急性软组织创伤、免疫性疾病所导致疼痛的良药,关键是应掌握使用原则。在医生指导下小剂量短期给药是安全的,激素类的药物具有消炎作用,也能减轻疼痛。但如果长期应用激素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肌肉萎缩等,对原来伴有上述疾病的人更是禁忌。因此,疼痛治疗中激素是一把双刃剑,合理使用是治病的良药,滥用则会给患者带来损害。
误区五:疼得厉害再看病
很多人对疼痛存有不少错误认识:认为疼痛“忍一忍就过去了”、“吃点止痛药顶顶就行”,只有在痛得无法忍受时才就诊,结果延误了病情;出现这样或那样疼痛时,又不知该到哪科医治,结果走了一大圈弯路才找对地方――疼痛科,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六:病急乱投医
有的人发病就疼痛比较厉害,但是又不重视,喜欢在街上随便找个诊所,或是按摩院揉揉就算了。由于疼痛是个很复杂的现象,如果不仔细判断,很容易出现偏差,有些诊所里的医生没有经过疼痛治疗的专业训练,往往会一时止痛不再继续治疗而延误加重病情。
误区七:老年人要多锻炼
老年人锻炼时要避免神经被损伤而发生疼痛,最好选择适量、柔和的运动,如散步等。尤其是体重较重的老人,他们的腰椎间盘、双膝关节容易受伤,要尽量避免剧烈的运动。
误区八:自服镇痛药
最近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近年来服用镇痛药成瘾者越来越多。同时盲目过早地服用止痛片,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由于服用止痛药后掩盖了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不利于医生观察病情和判断患病部位,不利于医生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镇痛药一定要在医生最好是疼痛科的医生指导下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