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是否会引起肝炎,不仅仅取决于乙肝病毒,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看人体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反应。如果没有药物等外在作用,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免疫耐受期。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在肝细胞内生存。这一时期,人体的免疫监控系统还没有识别乙肝病毒,会把它误认为是“自己人”,跟它和平共处,所以不会对乙肝病毒进行清除。这些病毒可以在肝细胞内自由复制,暂时不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肝脏也没有炎症表现。
乙肝携带者就处于这种免疫耐受状态。
第二阶段:免疫清除期。
乙肝病毒在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后(每个人的潜伏时间不同),我们的免疫监控系统也会慢慢发现“敌情”,并启动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免疫细胞和抗体等免疫物质。这些抗体能够识别出乙肝病毒的抗原,并与之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免疫复合物会被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然后排出到细胞外。
我们可以将肝细胞想象成一间屋子,乙肝病毒是溜进来的一群小偷,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屋子里面的监控器,免疫物质就是警察。当监控系统报警时,就会从屋子的各个方向涌来一批警察。警察和小偷打起来了,屋子里面的门窗家具就容易被打破。
因此,处于免疫清除期的肝细胞会出现炎症反应,就是因为病毒和免疫系统“打架”,把肝细胞里打得一片狼藉。肝细胞“受伤”了,就会出现炎症反应。这时候,肝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会发生改变甚至被损坏,细胞内的转氨酶就会进入血液。做肝功能检查时会发现血清里的转氨酶明显变多了(也就是ALT水平升高),这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肝炎可能发作了,携带者可能发展为乙肝患者了。此时就应该考虑抗病毒治疗。
第三阶段:非活动期。
经过激烈的战斗,会有一部分乙肝病毒被免疫系统清除掉,或者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也可能将病毒清除。所谓病毒清除,是指血液里已经查不到乙肝病毒的DNA,但是肝脏内可能还会有部分病毒残留。这一时期,乙肝病毒处于非活动性携带状态,复制能力受到抑制,病毒含量低,因此暂时不会兴风作浪。
第四阶段:再活动期。
处于非活动期的患者,在某些诱因下,比如免疫力下降、做化疗等,乙肝病毒可能会再次活跃,肝脏也可能会再次出现炎症反应,也就是肝炎再次发作。
也就是说,处于第二阶段和第四阶段的乙肝病毒感染者才是需要治疗的肝炎患者,而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的人,暂时不需要治疗,只要定期复查,按时监测乙肝病毒和肝脏的情况就可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