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其主要生理学基础是正常肝细胞的血液供应20%-25%来自肝动脉,75%-85%来自门静脉。而原发性肝癌的血液供应90%-95%来自肝动脉,这就为肝癌血管性介入治疗肿瘤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肝癌介入采用的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经人体原有的血管,在DSA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 血管性介入治疗临床应用最多。主要是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治疗,选择性肝动脉栓塞,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三者具体技术方法是相同的,就是在皮肤上穿刺大概3-5mm的小口,从动脉内插管至肝癌供血动脉,再通过导管给药,不同之处在于给的药物不同。
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就是经导管既给化疗药物,又给栓塞剂,常常将化疗药物和碘油在体外进行混合,做成一种乳化剂,再打入血管,通过两种途径消灭肿瘤,选择往往要做到血管的超选择,肝脏肿瘤的血管来源复杂,可能来源于肝内也可能来源于肝外血管,重要的对于肿瘤的供血动脉往往是多支血管供血,对于每一支血管都要尽力做到超选择,这样才能效果好,副反应小,肝损伤小。
选择性肝动脉灌注(TAI)治疗 是通过导管以等于或小于静脉给药的剂量动脉内灌注药物。这样可使靶细胞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和延长药物与病变接触时间,并且减少全身的药物总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常用的主要是化疗药物,化疗药物的疗效与肿瘤所在部位药物的有效血浓度及药物与肿瘤接触的时间呈正相关关系。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TAE) 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选择性注入肿瘤血管和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供血,封闭肿瘤血管床,从而抑制肿瘤生长。这相当于把肿瘤“饿死”。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肝动脉栓塞术常用的栓塞剂有明胶海绵,超液化碘油、海藻酸钠微球,PVA颗粒,三丙烯微球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