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易发于20~40岁之间,尤以从事体力劳动的中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多由于负重劳动或剧烈运动,使椎间盘挤压或扭转,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所致,同时与受寒冷、慢性劳损等有关,临床症状以腰痛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为主要表现[1],患侧腰腿疼痛、麻木,咳嗽、喷嚏及用力大便时可使疼痛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症”、“腰腿痛”范畴,辨证多与脾肾精血亏虚、督脉失养有关;加之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跌仆挫伤,以致脉络闭阻,气血失和,不通则痛。病机是风、寒、湿邪痹阻经络,不通则痛,或气血虚弱,经脉失养,不荣则痛。以神阙经络系统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的腹针疗法,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本病病理是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及周围组织,致其水肿、炎性浸润、充血、粘连,由此继发坐骨神经痛。故治疗关键是消除神经根及周围组织充血、水肿、粘连等无菌性炎症,缓解骶棘肌紧张状态,降低椎间盘内压力,使髓核借助负压回纳,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腹针理论认为,以神阙为中心的腹壁浅层存在一个全身缩影的全息影象,是生物全息律的体现,也存在“全息反馈”现象,即人体整体的信息对腹部产生影响、调节和控制作用,反过来腹部的信息也反映整体的状况,对整体产生影响、调节和控制作用。通过腹针疗法,促使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相对平衡,则“阳得阴助,生化无穷”。腹针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以水分、关元、气海为主穴,气海是膏之原穴,为气之海,能补肾之先天之气;关元能补肾培元,温阳散寒;气海、关元两穴合用,共奏培肾固本、补肾活血之功;而水分穴是治疗腰部疾病的特定穴,可促进局部水肿吸收,减轻炎性渗出;肾经的四满、气旁气穴能增补肾气。以上诸穴合用可以通调任督脉气血,疏通全身经络,补肾培元。滑肉门、外陵为腹四关,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引脏腑之气布散到肢体的妙用,可以补后天气血不足;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为腹针发明人薄氏经验用穴,可疏通患肢的经气,具有消肿止痛、滑利关节的作用;腹四关及下风湿(下)点合用可以达到补脾肾、疏通经络之功。此外急性期加人中、印堂通调督脉;腰痛甚以四满、气穴来增补肾气。因此,腹针的轻刺激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且疗效稳定,具有疗效好、疗程短、复发率低等优点。实践证明,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而且具有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的特点,在患者无痛或微痛的情况下,也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