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感觉是与生俱来的,任何人对于疼痛都心存畏惧。汉语中,“疼”是指余痛,“痛”是指病人身体内部的伤害性感觉。自古以来,疼痛就困扰着人类,因此,一部中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与疼痛的斗争史。可以说,面对慢性疼痛,特别是疑难疼痛,如果能应用祖国医学的整体辩证思维去诊治,往往能起到比单纯应用现代医学诊治更良好的效果。
祖国医学认为疼痛是由于正虚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气血凝滞,痹阻经络而成。《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举痛论篇》亦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灵枢・五癃津液别》亦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说明导致痛证发生的原因不外虚实两端,实为“不通则痛” ;虚为“不荣则痛”。
1、“不通则痛”为实性痛证的病机关键
“不通则痛”是说疼痛的发生无论何因所致,皆由于邪气阻滞经脉,气血不畅使然。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经脉气血应该“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若遭受外邪侵袭,就会造成气血瘀阻不通,使脏腑经络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其病机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气机阻滞: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若情志不舒,愤郁不伸,意欲不遂,则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气滞胸胁可致胸胁胀痛;气滞上焦则胸痛;气滞中州则胃痛。气滞少腹则腹痛;气滞胞宫则痛经;气滞经脉则肢体疼痛。而气机升降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肝,脾胃为其枢纽,故气滞致痛与此肺、肝、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1.2 寒邪凝滞:寒性收引、凝滞,易致经脉发生蜷缩、绌急拘挛,使气血运行不畅而疼痛,尤以阳气素虚者为多发。寒客太阳而发头项强痛,身体骨节疼痛;寒中太阴而腹痛;寒袭少阴而发心胸疼痛;寒中厥阴而巅顶疼痛;寒凝经脉则肢体肌肉疼痛。
1.3 热邪壅遏:《经》云“诸病跗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说明热邪壅盛,正邪相搏,则影响气血运行,加之血受热邪燔灼,血热阴伤,以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壅滞,可发为痛证。如热结蕴肺,肺络受伤则发胸痛;热郁肝胆,肝胆络脉受灼则胁痛;肝火循经上扰清窍,可见头胀痛、目赤痛;热结阳明,腑气不通则腹痛;热犯心经,热瘀互结则心痛;心火下移小肠,则小便赤涩灼痛;热邪客于肌表,阻遏肌肤脉络气血则肌肤灼热疼痛;热入经络、关节,与气血相搏,致经络瘀阻则关节肢体疼痛;热邪壅盛,热及肌肉,燔灼气血,则又发疮疡、疔疖、肿痛、灼热,如肺痈、肌肤疔毒等等。
1.4 湿邪阻遏:湿为阴邪,重浊黏滞,最易阻遏气机,闭阻气血而发疼痛。湿蒙清窍,清阳不展,气血运行不畅,脉络闭阻则头痛如裹;湿邪困脾,使气机升降失常,则脘腹痞满疼痛、泄泻;湿邪留滞脉络而不去,使气血闭阻,而成着痹重痛。
1.5 湿热蕴蒸:湿热相合,如油着面,湿得热而益深,热得湿而愈炽。湿热为患,最易阻遏气机,上扰下注,流窜经络,遏阻气血,使气血运行不畅发为多种疼痛。湿热蒸腾于上,循经络上行而入清窍,使气血壅塞清窍而不行,故发头、耳、舌、口、咽喉之窍痛;湿热犯于上焦,痹遏胸阳,阻滞心脉,胸阳不展,心血痹阻,发为胸痛心痛;湿热蕴蒸于中焦,或郁于肝胆,则肝胆失其疏泄条达,而致胁痛、黄疸等;或困遏脾胃,气机壅滞,腑气不通,则脘腹疼痛;湿热之邪蕴结肠中,气机不畅,传导失常,则腹痛下痢;湿热流注于下焦,或下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尿道络脉不畅,而为尿痛尿急;或下注冲任,冲任气机不利,而为腹痛带下;或下注大肠,则为痔疮肛裂等。
1.6 痰阻脉络:痰病涉及临床各科,所以我国古代医家提出了“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以及“痰之为病,变幻百端”等学术见解。又由于痰病、痰证的临床表现离奇古怪,故又有“痰多怪病”之说。我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指出:“痰生百病食生灾”,可谓一语中的,对痰病的广泛性作了高度的概括。痰气上注于脑,阻碍头部清气正常运行则头痛、头重如裹,头晕闷重不适,遇阴冷天病证更为严重,舌苔白腻,厌食油腻和多饮水 称为“痰厥头痛”或“痰湿头痛”。痰淤阻于心肺则见咳喘胸痛,胸闷,痰饮流于胸膈则见胁痛,内痰阻遏气血运行使经络不通而产生病证可见肢体某一部位发热,一些部位凉冷如冰,或肢体某些地方麻木不知痛痒。这些疼痛通过化痰法治疗可以见效。
1.7 淤血阻络:凡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和消散,停留体内,或行血不畅,壅遏于经脉之内,瘀积于脏腑器官组织,失去其生理功能的均称为瘀血。现代认为血瘀证应包括血液停积、血流不畅、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发展及其继发变化的全部病理变化过程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气为血之帅,血为之气母。凡病痛经多日治疗不愈,须当为之调血。叶天士认为初病在经,久病入络,经主气,络主血。 “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淤”,提出“久病入络”的理论,倡导“通络”之说。一些慢性疾病、久病不愈的顽疾、疑难痛症如(头痛、腰腿痛、风湿和类风湿病)等常与血瘀有直接关系, 瘀血阻滞经脉,以致气血不能通畅,故背、腰、腿部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日轻夜重皆为瘀血内停征象。实践也证明通过活血化淤法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此外,其他如食积、诸虫、结石留滞于体内,也能影响气血运行,不通则痛,而形成各种痛证。
2、“不荣则痛”为虚性痛证的病机关键
“不荣则痛”是指因邪气侵袭,或脏腑功能低下,致使阴阳气血等亏损,人体脏腑脉络失于温养、濡润,而引起的疼痛症状而言。
2.1 阳气虚弱,脉络失煦: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或脉道不通,气血瘀滞不行发为疼痛;或不能温煦脏腑经络,经脉挛缩而发生疼痛。
2.2 阴血亏虚,脉络失濡:“血主濡之”,血虚不能营养和滋润脏腑、形体、九窍等组织器官,筋脉失养,脉络拘急而发生疼痛。
针对上述的疼痛病机,中医可采用不同方法辨证论治,可内服和外用中药。而中医外治法更是中医治疗疼痛的特色疗法,其包括针刺、按摩、艾灸、刮痧、点穴、小针刀等等。
总之,慢性疼痛特别疑难痛症的病因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能因为单纯看过中医或单纯看过西医未解决疼痛而失去信心默默承受!我们应该及时告诉家人、朋友、身边的医务人员,以获得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