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
健康成人每日解成形便1~2次或1~2日排便1次。便秘是指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和或排便费力,排便不净,粪块质硬或成硬球状。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高大15~20%,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且精神因素是危险因子之一。
一、常见病因
1、继发性便秘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是最主要原因之一,包括糖尿病、高钙血症、低钾血症、甲状腺功能减低、全垂体功能减退。
神经系统疾病:如脊柱损伤、马尾肿瘤、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脑血管意外和脑肿瘤。肠神经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等。
肠道器质性疾病:如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局部缺血、肠扭转、肛裂、栓塞性内痔、黏膜脱垂等。平滑肌病变:如平滑肌肌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等。
医源性便秘:如阿片类、钙通道阻滞剂、抗胆碱类药、含钙或铝的抗酸剂、抗组胺药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均可导致便秘。腹部手术也可引起或加重便秘。
2、 功能性便秘(FC)
根据FC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将患者分为三种类型:慢传输型(STC);出口梗阻型(OOC);混合型(MIX)。
二、发病机制
1. STC:主要机制是结肠排空迟缓,结肠动力降低;乙状结肠顺应性降低;直肠反应性降低、甚至迟钝;肠内水分过度吸收,粪便干结,加重了排便困难;结肠肌间神经丛的胆碱能神经明显减少和血管活性肽、P物质能神经元功能障碍有关。
2. OOC:包括横纹肌功能不良、直肠平滑肌动力障碍、直肠感觉功能损害、肛门内括约肌功能不良以及黏膜、直肠脱垂或肠套叠造成的暂时性解剖梗阻。
三、检查方法
应常规做全血细胞计数、粪便常规与潜血检查、血糖测定、血生化检查及甲状腺功能测定。如果出现体重减轻、贫血、便血、腹部包块等报警症状和有结肠癌家族史,应常规做结肠镜检查以排除恶性肿瘤。肠道运动功能检查有助于慢性便秘的分型,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结肠传输试验:检查者服用20粒不透X线标记物,48小时后拍1张腹平片,必要时72小时再拍1张腹平片,以观察从肠道排出的标记物情况。
2、排便造影:对直肠和肛门部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作出鉴别诊断,特别对功能性排出阻滞所致顽固性便秘的诊断,明显优于钡灌肠和内镜检查。
3、肛门直肠测压:对评价肛门直肠某些生理反射、感觉功能、储留功能和内外括约肌的功能状态等有重要价值。
4、肛门直肠肌电图检查:对于诊断治疗各种盆底功能异常疾病可提供有价值及客观的数据。
5、气囊排出试验 反映肛门直肠对排出气囊的能力,有助于结肠无力的诊断。
四、诊断流程和要点
慢性便秘的诊断流程包括:慢性便秘诊断的确立;排除慢性便秘的器质性病因;慢性便秘的功能性因素;小肠、结肠、直肠的病理生理改变。
功能型便秘是指当患者未服用泻药时,包含下述两个或以上症状并至少存在12个月:大于25%时间存在排便费力;大于25%时间粪质坚硬或呈球状;大于25%时间有排便不尽感;每周排便小于3次。出口梗阻型便秘是指大于25%时间存在排出阻滞感,及排便时间延长或人工手助排便(必要时)。
便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中度介于两者之间;重度是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
五、治 疗
便秘治疗的目的不仅是通便,还应包括恢复正常的胃肠转运和排空、调节粪便质地解除便秘引起的不适,建立正常的排便规律和排便行为以及去除病因等。
(一)非药物治疗
1、 教育病人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即每日早晚养成排便习惯或餐后30 分钟左右尝试排便。
2、如果条件允许,一些服用致便秘药物的病人应停用或用其他药物代替。
3、 锻炼:每天饭后进行30分钟的散步是有益的,对于活动不便的病人,也可用原地活动代替,如加强腹部和盆底肌肉的运动可增加排便的力量。
4、 纤维素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品有麦麸、水果、蔬菜等可保留水分,使大便变软,粪质增加,但是补充纤维素的同时若不增加饮水量,可加重便秘的症状。
(二)药物治疗
老年人应避免长期使用泻剂,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包括吸收不良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大便失禁,因此对老年人来说,正确地使用泻剂是非常必要的。
1、通便药
(1)膨松性泻药:主要有麦麸、欧车前等,一般12~24小时起效。这类药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保留水分,轻度刺激肠黏膜,产生符合生理性排便,一般不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特别适用于老年人。
(2)高渗性泻药:主要包括不吸收的双糖类制剂(如乳果糖)、盐类泻剂和聚二乙醇4000(福松)。乳果糖这类不吸收的双糖类制剂不良反应最小,因此应作为首选泻剂。双糖类制剂以原形进入结肠后,可分解成小分子量的有机酸,后者可以吸收渗透进肠腔的水分,同时还可以降低粪便的pH值。乳果糖一般剂量10ml,2次/日。
盐类泻剂最常用的是硫酸镁,镁盐可吸收渗透进小肠及结肠的水分,并引起肠壁收缩,促进胆囊收缩素的释放,后者加快小肠和大肠的运动,但镁剂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长期使用还可以增加高镁血症的危险性。
(3)润滑性泻药:国内常用石蜡油,它可以软化大便,误吸可引起脂性肺炎,长期口服矿物油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据报道,矿物油还可能引起渗出性大便失禁。
(4)刺激性泻药:蒽醌类(如大黄、番泻叶等)、多酚类、蓖麻油、脱氧胆酸等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刺激性泻药。其作用机制包括增加肠道内水分、促进肠道蠕动等。过量使用刺激性泻剂可导致脂肪和钾吸收不良,其病理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有关。结肠黑变病是长期应用这些泻剂的常见后果。应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
(5)灌肠剂和栓剂:肥皂水及磷酸盐类灌肠剂可损伤肠粘膜,最好不用。甘油栓和开塞露可以增进胃肠反射,刺激直肠促进排便。
(6)促动力药:如5- H T4激动剂(如莫沙必利)和部分激动剂(如替加色罗,商品名为泽马可),主要是通过刺激肠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酞胆碱而促进肠道运动增加,对结肠通过缓慢型和排出阻滞型便秘均有一定的疗效,尤以前者为佳。
(7)中成药:如六味安消胶囊和麻仁软胶囊等。
2、肠道微生态制剂
如丽珠肠乐、米雅BM片、金双歧等,可补充肠道大量活的双歧杆菌,纠正肠道的菌群紊乱,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为便秘的辅助用药。
3、 抗焦虑、抑郁药:如佳乐定和黛力新等。
(三)生物反馈疗法
通过调节生理活动的强度、方式、协调性等,使一些不正常的生理指标达到正常,以使正常生理活动得以恢复。此疗法对于盆底痉挛综合征的短期疗效是肯定的。
(四)手术治疗
对于长期严重的便秘患者,在排除肠道梗阻及弥漫性肠道蠕动功能异常,明确便秘与焦虑、抑郁等精神异常无关,有明确的结肠无张力证据,且肛管有足够张力时,可考虑行结肠部分切除术。但手术治疗后的长期疗效较差,应严格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总之,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结合临床表现及结肠直肠动力检查,明确便秘的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为一有效而经济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