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过敏,在服用含有山豆根的中药时,患者要小心,如果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恶寒、多汗、面色苍白、昏迷等临床表现,一定要马上停药。
中草药过敏反应可有各式各样的表现,产生机理不完全相同,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已知可致敏的中草药已有100多种,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常见中药有:鱼腥草、穿心莲、板蓝根、番泻叶、丹参、红花、大黄、山豆根、白僵蚕、三七、乳香、人参、冰片、紫草、雄黄、石膏、葛根、水蛭、地龙干、蜂乳、辛荑、苍耳子、大青叶、川贝、鸦胆子、胖大海、乌贼骨、熟地、柴胡、蟾蜍等。
中药过敏往往与用法、用量关系不大,而是与个人的体质差异有关,如传基因、体内代谢酶及免疫系统等。 还有一类过敏与中药有关,如补骨脂、白芷、竺黄、荆芥、防风、沙参等这一类具有光敏性的中药,患者服用后对光敏感性增加,可能出现日光性皮炎等,在临床应用中应该注意。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严禁在家自我注射。 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尤其是过敏体质或体质虚弱者更须谨慎用药,一旦有过敏症状立即停药,症状轻者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异丙嗪(非那根),或维生素C、钙制剂等治疗,症状重者如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立即送医院综合救治。
正确认识中药的过敏反应并注意防治结合,就一定能避免很多意外的发生,并且让中药在临床上发挥很多西药所没有的优势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