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新发肝癌人数占全球人数一半以上,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命与健康。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有其一定的优势,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所在单位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肿瘤重点专科肝癌协作组组长单位,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个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点滴体会浅述如下:
1、详察病因病机
中医并无原发性肝癌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与医书中的描述,大概属 “肝积”、“黄疸”、“积气”、“Y瘕”、“积聚”、“鼓胀”、“胁痛”等范畴。如《外台秘要》曰:“心腹积聚瘕癖,块大如盆碗,黄疸,支满上气,时时时腹胀”;《圣济总录》谓:“积气在腹中,久不差,牢固推之不移者,……按之其状如杯盘牢结,久不已,令人身瘦而腹大,至死不消”。这些描述与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表现相似,对肝癌进展迅速、晚期有恶病质、预后较差等都作了较细致的观察。祖国医学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故其病理变化复杂多端。若情志不畅,劳倦内伤,外感六淫疫疬,饮食不节,脏腑虚损,气血不和,则致气滞血瘀、痰气凝聚,日久而成本病。正如《诸病源候论?黄疸候》云:“黄疸之病,此由酒食过度,脏腑不和,水谷相并,积于脾胃,复为风湿所搏,瘀结不散,热气郁蒸,如食已如饥,全身面目及爪甲小便尽黄,而欲安卧……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2、谨守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辨证论治的原则。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将原发性肝癌主要分为以下五型:
2.1 肝郁脾虚型
主证:上腹肿块胀顶不适,消瘦乏力,倦怠短气,腹胀纳少,进食后胀甚,口干不喜饮,大便溏数,小便黄短,甚则出现腹水、黄疸、下肢浮肿,舌质胖、舌苔白,脉弦细。
治法:健脾益气,泻肝软坚。
主方:逍遥散加减。
2.2肝胆湿热型
主证:身目黄染,心烦易怒,发热口渴,口干而苦,胁肋胀痛灼热,腹部胀满,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胁下痞块,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2.3肝热血瘀型
主证:上腹肿块石硬,胀顶疼痛拒按,或胸胁疼痛拒按,或胸胁挚痛不适,烦热,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或短赤,甚则肌肤甲错,舌质红或暗红,时有齿印,舌苔白厚,脉弦数或弦滑有力。
治法:清肝解毒,祛瘀软坚。
主方:龙胆泻肝汤合下瘀血汤加减。
2.4脾虚湿困型
主证:腹大胀满,神疲乏力,身重纳呆,肢重足肿,尿少。口粘不欲饮,时觉恶心,大便溏,舌淡,边有齿印,苔厚腻,脉细弦或滑或濡。
治则:健脾理气,化瘀软坚,利湿解毒。
主方:一贯煎加减。
2.5肝肾阴虚型
主证:臌胀肢肿,蛙腹青筋,四肢柴瘦,短气喘促,唇红口干,纳呆畏食,烦躁不眠,溺短便数,甚或神昏摸床,上下血溢,舌质红绛、舌光无苔,脉细数无力,或脉如雀啄。
治则:滋水涵木,益气育阴。
主方:一贯煎加减。
3、扶正重在健脾益气
肝为刚脏,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肝气郁结、肝盛犯脾而致脾气亏虚。在肝癌的癌前病变时,常常已有脾虚存在,在此基础上逐步演变成肝癌。在整个肝癌的发展过程中,脾虚也贯穿其始终。在肝癌的发病中脾胃盛衰决定了正气的盛衰,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必先实睥”,故健脾贯穿肝癌治疗的始终。由于脾虚日久,可以合并出现气滞、血瘀、湿热以至于阴虚。病理过程在早期多表现为湿阻和气滞的症状与脾虚体质;中期出现气滞、血瘀、湿热、热毒的表现;后期则常见阴虚津亏之候,并可出现肺、肝、肾诸内脏受损的征象。但其中脾虚仍起主导作用。脾虚气滞的病机可解释肝癌的大多数临床症状,因此健脾理气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健脾理气法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最多,实践证明疗效亦最好。《医学心悟》提出:“治积聚者,当按初中末之三法焉……更有虚人患积者,必先补其虚,理其脾,增其饮食,然后用药攻其积,斯为善治。”阐明了肝癌中攻邪与健脾扶正的辨证关系,这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常用的中药有党参、白术、茯苓、黄芪、淮山等,常用的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4、祛邪注重解毒、祛瘀、化湿
4.1 解毒 “毒”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病理因素,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临床上解毒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法是肝癌的常用治法。肝癌的很多临床表现均与热毒内蕴相关,尤其是肝癌晚期出现黄疸、发热时,热毒的征象更加明显,此时应用清热解毒法常获良疗。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半枝莲、蚤休、栀子、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大黄、虎杖、龙胆草等。另一方面是以毒攻毒。癌毒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根本病因,它既不同于外感六淫邪气,亦不同于一般的内生五邪,而是由各种致病因素长期刺激,综合形成的。临床常用的以毒攻毒药有全蝎、蜈蚣、壁虎、露蜂房、白花蛇、山豆根等。运用解毒药物时要注意部分药物苦寒,易损伤脾胃,凡脾胃虚寒者易慎用或酌情配合健脾益气药物;部分药物有一定毒性,用之不当,容易中毒,使用时要注意剂量、用药时间、炮制和配伍方法。
4.2 祛瘀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气血瘀滞、脉络不通密切相关。“气为之帅, 血为气之主母”。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瘀久而成块,日久形成癌瘤。《医林改错》曰:“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原发性肝癌患者常见各种瘀血的临床表现,如胁下肿块硬而刺痛,痛处固定、面色黎青、肌肤甲错、胸腹壁青筋赤缕、肝瘿线、青紫舌、舌下脉络迂曲等。。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三棱、莪术、乳香、桃仁、红花、三七、丹参等。
4.3 化湿 由于外感湿邪,或脾胃受损,精微不布,痰湿内生,影响肝脏正常的气血津液的运行,日久脉络阻塞,常导致机体肝癌的发生。痰湿既是肿瘤发病诱因 ,又是肝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与湿邪的性质和特点非常相似,化湿在肝癌的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常用绵茵陈、猪苓、茯苓、车前子、法半夏、薏苡仁等化痰除湿之药。
实际上,由于肝癌的基本病变为瘀、毒、湿、虚并存,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贯穿整个病程,因此临证时多是将诸法联合运用,互相取长补短,发挥整体治疗优势。
5、外治
外用药物作用于体表,可使药物透过皮毛腠理,内达脏腑,调整机体阴阳平衡,达到消散肿块、活血止痛之目的。正如《理瀹骈文》 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法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在缓解癌性疼痛和减少腹水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用于缓解癌性疼痛的常用外敷药物有雄黄、血竭、乳香、没药、马钱子、冰片、双柏散、蟾酥膏、琥珀止痛膏等。用于治疗腹水的常用外敷药物有芒硝、甘遂、徐长卿、七叶一枝花、牵牛子、黄芪、车前子等。
6、重视辨病治疗
所谓辨病论治是指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对症状表现、疾病原因、性质、部位、病人的体质,以及各种检查的结果等进行全面分析与辨别,做出疾病种类的诊断,以此为依据来决定治疗措施。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和其他疾病一样,也要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进行。但由于原发性肝癌特殊的病理及生物学特性,治疗原发性肝癌应在遵守辨证论治的原则和基础上,同时结合辨病治疗,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病”和“证”既有区别,又密切相关,既辨病,又辨证,则既可把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又能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因此,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既不可相互割裂,也不可相互代替。将辨证与辨病治疗相结合,也就是在辨证的同时进行辨病,结合中医药多年的传统理论与经验,针对药物的性、味、功效与临床运用特点,选择一些已证实有抗癌功效的药物施治。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常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是有科学依据的。只有辨病治疗和辨证治疗结合得当,临床上才能获得更好的疗效。原发性肝癌常用的辨病中药有蜈蚣、全蝎、半枝莲、蚤休、三棱、莪术、八月札、山慈姑、龙葵、白英等,常用的辨病中成药有平消胶囊、肝复乐片、金龙胶囊、华蟾素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亚砷酸注射液、榄香烯乳注射液、艾迪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