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拂晓就迫不及待跳下床,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我们把他们称为"云雀";而另一种人却是日上三竿才醒来,到了晚上便生龙活虎,灵感和创意都在此时迸发,我们把这种人比作"猫头鹰"。
近期发表于OccupationalandEnvironmental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夜班可能会增加罹患卵巢癌的风险。与此同时,“云雀”们的卵巢癌风险却比“猫头鹰”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早已认定,夜班会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物钟(昼夜节律),是强烈的致癌因素。这项研究纳入了1101名常见晚期上皮细胞卵巢癌女性患者,另389名交界肿瘤以及1823名健康的女性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在35-47岁之间,并记录工作时间以及夜班史。
研究结果发现:在侵袭性肿瘤组中,约1/4的女性(26.6%,293)有夜间工作经历,交界肿瘤组中1/3(32.4%,126)女性有夜班工作史,同一情况在对照组中仅1/5(22.5%,412)。与对照组相比,卵巢癌女性的避孕药使用率较低,并且生育较少。这也证实了避孕药和母亲身份是已知的降低卵巢癌风险的因素。另外,三组的平均夜班时间为2.7至3.5年,主要分布在医疗行业,饮食服务行业,办公和行政支持行业。
与朝九晚五的人群相比,夜班会增加肿瘤风险,其中晚期肿瘤风险增加24%,早期肿瘤风险增加49%。在夜班人群中,“猫头鹰”所占比例占27%,超越“云雀”的20%比例。可是,“云雀”们的晚期卵巢癌的风险更高,为29%;而“猫头鹰”为14%,但无统计学差异。而对于交界性肿瘤,“云雀”与“猫头鹰”的结果很相似的,为57%和43%。与此同时,只有50岁以上的女性罹患卵巢癌受夜间工作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与乳腺癌的研究一致,但是本研究并没有发现随着夜班时间的增加,卵巢癌的累积风险升高。
研究人员认为,褪黑激素可能是主因。褪黑激素在夜间释放,调节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褪黑激素还能清除有害的自由基,促进其他抗氧化剂在体内生成。但夜晚的光刺激会抑制褪黑激素释放,这或许就是夜间工作升高卵巢癌风险的一大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