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都了解不多。多数患儿是因为耳朵痛来就诊,但是一些家长误以为耳朵不痛就好了,没有继续就诊,以致部分患儿延误治疗,中耳积液保守治疗难以治愈,最后需要手术治疗。下面简单谈谈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儿童中耳炎一般都是急性发病,多在感冒后发生。在急性期,患儿可能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耳痛、哭闹、腹痛、拍头、呕吐、精神差等。大多数患儿会发展为分泌性中耳炎,极少数会出现鼓膜穿孔后耳流脓,部分轻症患儿未经治疗亦能自愈。有一些患儿没有出现上述急性期症状,而表现为:年长的孩子可能会说,耳朵闷,像有东西堵住,耳朵里面嗡嗡的响,听力下降,学习成绩不好,注意力不集中;年幼的孩子喜欢把电视音量调得很高,对周围的声音反应迟钝。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于咽鼓管(俗称耳咽管,就是一个连通鼻咽腔和中耳腔的管子,起着调节中耳气压的作用)不通畅或阻塞后引起的。耳咽管功能障碍时,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腔内形成相对负压,引起中耳粘膜血管内液体渗出到中耳内。开始积液较清,久治不愈后,可变粘,严重者可出现“胶耳”。分泌性中耳炎绝大多数都能治愈,所引起的听力下降也是轻微的,随着积液的消失听力也能够恢复正常。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治疗,耳内的液体没有被吸收,则会导致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治疗非常困难。(注意:很多家长都以为中耳积液是水从外耳道进去的,其实是自己产生的)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发病原因主要为:感冒所致急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支气管炎或肺炎反复咳嗽、咽喉返流、腭裂患儿、婴儿平卧位喂奶、坐飞机后等等。此外,急性中耳炎时使用抗生素剂量不足、疗程不够或有耐药等,会增加中耳积液的发生机会。
中耳炎的常用检查:
⑴鼓膜外观检查:
①电耳镜检查:直接用肉眼观察,急性期一般有急性充血,过后会出现鼓膜颜色暗红、内陷、光锥变形或消失。少数患儿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或气泡。
②有条件的话,可以做耳内镜检查,通过显示器更加清晰地了解鼓膜情况。
⑵听力检查:
①声导抗:鼓室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负力型 (C型)示咽鼓管功能不良,如果声反射及听力异常,则考虑有鼓室积液。
②耳声发射或电测听结果显示听力异常。
③当儿童不配合,必要时可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
(3)对于反复迁延不愈的,可行颞骨CT检查,了解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此外,还可以做电子鼻咽喉镜检查了解有无腺样体肥大。
中耳炎的治疗
保持鼻腔及耳咽管咽口通畅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关键,病因治疗,改善通气及清除中耳积液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保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很常见的疾病,绝大多数都可以治愈,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但是也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以免延误治疗导致并发症的发生。药物可给予抗生素、激素、粘液稀释促排剂、收缩鼻腔的鼻喷雾剂,同时积极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年长能配合患儿必要时可行咽鼓管吹张治疗。
手术治疗:如果病情迁延不愈时间大于3个月,或者反复发作者,可以考虑做鼓膜切开及置管手术,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3~12个月,大部分患儿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在这期间,特别注意耳朵不能进水,如果导致耳内感染,则发生鼓膜切口不愈合的可能性会增加。如果腺样体肥大,则需同时将其切除。
中耳炎的预防
⑴ 强身健体,预防感冒,孩子感冒鼻塞时,及早治疗,擤鼻涕时采用一侧擤的方法,不能过分用力,以防鼻涕进入中耳。
⑵ 发觉儿童对声音反应迟钝、对音量要求过大时,或者平时鼻音较重及睡眠打鼾的儿童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