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物质(一种自然产生的物质),是泡沫状、脂肪性的液体,作用类似于肺部的油脂。如果没有表面活性物质,肺泡的小气囊不易打开,更难以保持打开状态,因为气囊会萎陷。表面活性物质让肺泡小气囊保持在打开状态。
表面活性物质如何起作用
孩子的肺负责向全身输送氧气。氧气是使保障身体工作的“燃料”,肺部还有排出身体正常工作产生的废气即二氧化碳的功能。这一过程称为“气体交换”。以下具体解释有关气体交换的生理解剖原理。
下呼吸道:呼吸道或支气管向肺部输送空气。吸气时,空气进入下呼吸道的各细小的支气管。 最后空气到达气囊或肺泡。
肺泡:肺泡是肺内松软呈海绵状的极小气囊,氧气通过肺泡传输到血液中。
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排出):氧气通过肺泡表面的极小血管进入血液,这就是肺泡表面积大之所以重要的原因:表面积越大,氧气就越容易进入血液中。
表面活性物质促使气体交换:表面活性物质是依附于肺泡内表面的一种泡沫状脂肪物质。它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收缩。怀孕后大约 24 周表面活性物质开始产生,但到 35 周后才能达到适宜的量。
气体交换不足:如果胎儿早产,肺部表面活性物质量就会不足。没有表面活性物质,表面张力就会导致肺泡收缩。肺部就会变得僵硬,将需要更多的压力来促使氧气吸入肺部。
表面活性物质和早产:如果有早产迹象,母亲可接受激素注射帮助胎儿产生表面活性物质。否则,就需要在出生后向婴儿的呼吸道注入表面活性物质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由于表面活性物质通常在妊娠第 24 周左右出现,在第 37 周才能产生足量。所以早产儿容易因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如果早产儿缺少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使用外源性的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物质的给予是通过插到气管内的人工气道或气管导管输送的,不管是极不成熟早产儿在出生后立即使用还是在以后出现呼吸道疾病时再使用。如果肺部病变很严重,宝宝可能需要给予多次的表面活性物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