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老年性髋部骨折越来越多,使髋部骨折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后第三大老年人“杀手”。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骨骼脆性增加,仅轻微外伤就会造成骨折。尤其以髋部骨折最常见,并且最容易出现严重后果。据有关研究预测全世界在未来几十年来将面临髋部骨折大流行的危险,据估计至少有630万人在2050年将遭受髋部骨折之苦,这一数字是1990年所记录的170万的3倍多。看来对老年性髋部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是任重而道远。
一,从造成老年人髋部骨折原因着手来预防骨折发生。
首先,从老年人骨骼质量方面。最常见的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老年人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
因此在发生骨折前对骨质疏症的治疗可以有效的防止部分髋部骨折的发生。传统的观念认为骨质疏松是人衰老的一种现象不是一种疾病,所以不重视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直到已经造成骨折了也只重视对骨折的治疗,而不对骨质疏松进行正规治疗。
1996年WHO已经对骨质疏松症作出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着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学研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早期就进行诊断和治疗,可以防止骨质疏松病情加重,从而来减少骨折的发生。造成骨骼质量下降的原因还有继发性因素相比之下发病较低。如恶性肿瘤骨转移导致骨破坏,心脑血管性疾病影响老年人活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亢可导致全身多发骨破坏等。只有积极地以治疗原发疾病才起到预防骨折。
其次,从老年人容易外伤方面。
由于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老,或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脑梗后偏瘫、眩晕症等,或服用镇静剂、降糖药、降压药等出现眩晕、低血糖、低血压等副作用,均容易导致老年人摔倒。因此对预防摔倒作出应用的干预措施将会减少老年人髋部骨折。
如对于行走功能衰退的老年人对家庭坏境的改善(楼梯、卫生间、浴室安装扶手,避免地湿滑,避免杂乱松垮的地毯,光线充足等),助步器的使用可以预防摔倒;对于脑梗后偏瘫的病人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改善步态可以提高行走稳定性;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需要家人经常关心照顾,做到规律服药,规范治疗减少药物副反应发生。防止老年摔倒既是家庭的责任,有时也是社会的责任,如改善公共设施、树必要的公警示标志等。
二,从老年性髋部骨折的特点来谈治疗。
这里老年性髋部骨折主要是指股骨粗隆间(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这二个部位骨折为老年人中最常见,骨折后最容易伤失站立行走动能力,卧床后最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最容易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缩短生存期。而且老年性髋部骨折患者常合并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同时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折后卧床最容易出现静脉血栓、肺部感染、褥疮、尿路感染、不全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于骨折治疗必须具有个体化。但总的原则和目的是一致的,即在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恢复原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年龄往往要小于粗隆间骨折,因此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机会大于粗隆间骨折。但随着医疗器械设备发展和手术技术能力的提高,百岁高龄患者髋部骨折成功手术治疗的相继报道,因此年龄已经不再是手术治疗的禁忌。
二种髋部骨折因解剖位置的差异预后差别很大,粗隆间骨折虽然受累范围较大,但因其大多为骨松质,骨折端血供丰富,只要复位满意,固定适当一般均能愈合。但股骨颈骨折由于囊内骨折,受累部位局限、骨松质少、骨膜薄甚至没有,而且骨折后股骨头血供受损或完全丧失,容易造成骨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
传统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有下肢牵引术或穿“丁”字鞋制动保守治疗,这些保守治疗措施仅对稳定性骨折有一定的固定作用,但经实践证明这些保守治疗方法需要长时间卧床制动,出现并发症比率较高,失败率高,致残致死率也相应增加,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越来趋向于积极的手术治疗。目前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外固定架固定术、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
首先,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不同年龄和是否合并有内科基础疾病选择不同的手术固定方式,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治疗的成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医生对骨折认识程度及手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也将是治疗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