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金标准。然而,肝活检由于是创伤性操作,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近年来,联合使用多项血清学指标和临床指标建立无创诊断模型以判断纤维化程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年龄-血小板指数(API)和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的比值(AAR)是两个所需指标相对简单的用于诊断慢性丙肝肝纤维化程度的无创诊断模型。本研究把这两个模型应用于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验证并比较其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
研究对象 2006年6月~2008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72例,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患者入选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HBV DNA)阳性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年龄15~68岁之间,性别不限,无抗病毒药物和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史,排除合并有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留取血清做相关指标检测。患者的临床和生化指标均在行肝活检当天或前一天采集和记录。
实验室检查
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血小板(PLT)的结果来自我院检验科的临床常规检测结果。
组织学检查
术前常规化验后,如无禁忌症,在患者签署肝脏穿刺活检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行肝脏穿刺术。在多普勒B超定位引导下用19G一次性肝脏穿刺针进行常规快速穿刺活检法抽吸活检,要求取材肝组织长度在1.5 cm以上,10%甲醛固定,肝组织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后按常规操作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由两名病理专科医生用显微镜盲法阅片。
肝纤维化分为五期即SO:无纤维化;S1: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S2: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S3: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S4:早期肝硬化[4]。由2位病理医生盲法独立读片,如诊断不一致时进行重复读片以达成共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