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能够接受肾脏移植是最佳的治疗方式。肾移植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得患者恢复社会功能。而对于移植手术,各位肾友们最多关注的是配型的好坏,手术的成功与否以及肾脏功能恢复的情况。
可能各位肾友们在经历了成功的手术,度过了手术危险期,规避了排斥反应,获得了良好的肾功能,当正在为这一切而沾沾自喜,甚至于开始憧憬美好的生活,迎娶白富美、出任CEO,人生走在康庄大道上时请提高警惕,保卫家园,谨防术后的感染带来的不愉快甚至于灾难。
肾移植的成功以及普及与免疫抑制剂是密不可分,至少目前为止对于肾移植受者而言术后早期接受大剂量的免疫诱导治疗及激素冲击治疗和术后长期服用维持量的免疫抑制剂是防止排斥反应维持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不二之选。
正如图所示在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是排斥反应发生率的减低以及移植肾存活率的升高。但免疫抑制剂顾名思义是作用于免疫系统的,这一类药物是围绕着人类免疫系统的各个信号传导节点发挥作用起到抗排斥的作用。但免疫系统的抑制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排斥反应的降低哦,还有就是感染发生率的提高。
其实肾移植术后的感染一直是困扰移植医师的一个问题,也是难题。如何在感染和排斥之间达到精妙的平衡是对移植医师的重要考量。那么对于移植术后感染的规律和特点也是经过一番艰苦的探索之后才逐渐明了。
移植后不同阶段感染特点不同:
对于移植后的感染特点随着移植时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间段:移植后早期(肾移植术后1月内)、移植后中期(肾移植术后1-6月)、移植后维持期(肾移植术6月后)。
移植后早期感染感染通常与移植前身体状况或手术并发症有关。细菌和真菌是移植后30天内最常见的病原体。>50%细菌性感染发生在移植后早期。浅表和深部手术部位感染是此期最常见的感染并发症。供者源性细菌/真菌感染在这段时间容易出现;
移植后中期是来自供体器官、血液制品和受者体内潜在的危险因素再次活化感染开始的最典型时间。这也是经典的机会感染出现的时间。在无预防的情况下,CMV感染出现高峰,同样缺乏预防性措施情况下,EBV相关的PTLD、PCP以及真菌感染多见;
移植后维持期感染的特点移植后6月,随着免疫抑制剂的减量以及移植物功能的恢复,患者的免疫力逐渐恢复,感染风险降低,但长期慢性感染的风险始终存在。此阶段的感染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那么感染的类型比较多样化例如结核分支杆菌、隐球菌等真菌的感染成为肾移植术后维持期感染的常见原因。
肾移植人群感染症状有特点:
而且不同于普通人群出现感染,肾移植人群由于免疫力被抑制,在出现感染的临床症状与普通人相异。
具体而言,对于肾移植术后早期患者,由于大量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感染的几率增加,同时由于激素的使用使得局部的红肿热痛症状并不明显,而伤口愈合往往困难。
对于肾移植术后中期的患者,由于机体的免疫力在这个阶段最为低下,容易出现严重致命性的感染,而这一类感染的病原体又为临床少见,但对生命的威胁最为严重。例如巨细胞病毒感染(CMV),CMV在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曾经感染过,但得益于正常的免疫系统,人们会对CMV产生抗体,因此正常情况下我们是不需要对CMV有任何的恐惧。但在肾移植术后的患者中由于抵抗力的缺失,CMV这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会利用这个阶段大量繁殖,侵犯人体的各个系统,最为常见的是出现CMV肺炎,从而影响人的呼吸系统,严重的可以导致人死亡。类似的感染还有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细小病毒等等。但这个阶段的感染在最早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主要以乏力、全身酸痛和低热为早期起病症状,非常容易被忽视,但一旦出现进展又非常迅速,有的仅需1周便可以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甚至于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而从后果而言是非常严重,治疗费用巨大。因此这个阶段的感染我总结特点为:症状隐匿、进展迅速、后果严重!
慢慢长路何为尽头呢?进入到肾移植术后维持期总该松口气了吧!进入肾移植术维持期后患者的免疫系统逐渐恢复,因此对于CMV肺炎、PCP等威胁生命的感染大家可以稍稍放轻松!逐渐的在维持期各位肾友们也逐渐重新融入社会,开始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但仍然不要放松警惕,因为既然有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事实存在,抵抗力偏弱就依然存在。在这个阶段比较漫长,因此和长期抵抗力偏弱的感染就会出现,例如人类的老朋友结核杆菌、隐球菌、BK病毒等。而这个阶段的感染临床表现依然不典型,甚至于影像学的表现在早期都呈现不那么特征,而低热、消瘦是感染出现时比较常见的临床特点。对于这个阶段的感染不易明确诊断,治疗疗程长,因此在各位肾友如果出现类似的情况一定不要放松警惕哦,因为症状早期不猛烈,容易让人产生熬一熬的想法,其实不知这就是温水煮娃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寒冰三尺非一日可解!
讲了这么多,本意并非让各位肾友战战兢兢,上文讲述的是提高警惕篇,我们还有下文保卫祖国呢!毕竟我们有招可化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