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呈草莓型,突起皮肤,高低不平,出生时可见。大量错综交织的毛细血管构成,管腔较小,主要发生于颌面部皮肤,黏膜少见。血管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可以自发性消退,其病程可分为增生期、消退期和消退完成期。一般在出生后4周和4-5个月为增殖期,8-12个月左右停止生长,继之进入退化期,消退率可达98%,半数5岁内消退。临床表现为肿瘤颜色减退,由鲜红变暗红、淡红,甚至灰白色,瘤体张力减低变软、缩小、变平。有人认为3岁以内血管瘤自然消退率有50%~60%,5岁以后进入退化完成期,局部皮肤恢复正常,个别病例可有皮肤松弛、瘢痕或萎缩。
血管畸形:主要由静脉起源或微静脉、动脉、淋巴管组合而成,由大小不等的血窦组成。
中线型微静脉畸形(鲑鱼斑):位于中线部位项部多见,也可位于额或眉间、人中。表现为淡粉色红色斑点,可融合,界限清楚。
微静脉畸形(葡萄酒色斑):多发生于头颈部,常沿三叉神经分布,病变与皮肤表面平,周界清,呈粉红、鲜红色,大小不一,指压褪色可恢复。可逐渐增大、不消退。
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口面部如颊、颈、眼睑、唇、舌、口底、腮腺及颈部。一般在皮下或黏膜下,呈淡兰色或紫色,较深者皮肤、黏膜色泽正常,界欠清,压之体积缩小可恢复,可扪及静脉石,质软、光滑,体位试验阳性,穿刺抽出血液并可凝固。
原发于颌骨内的静脉畸形(颌骨中心性血管瘤主要为海绵型,其次为毛细血管型或两者混合)青年女性多见,80%为30岁以下,多见于下颌体部,上下颌1:10。牙龈出血为常见症状,拔牙可引起喷射状大出血,也可突发大出血而危及生命。少数病例仅有颌骨膨胀而无出血症状时诊断困难,要与颌骨囊肿等鉴别。X线片为边界不清的骨稀疏区,呈蜂窝状或皂泡样透光区或有骨小梁增生反应,呈日光反应斑或毛刷状密度增高阴影。
动静脉畸形(蔓状血管瘤,又称葡萄状血管瘤):是一种迂回弯曲、不规则和有搏动性的血管瘤,主要由血管壁显著扩张的动脉与静脉直接吻合而成,故又称先天性动静脉畸形。成年人多见,好发于颞浅动脉分布范围的颞部或头皮下组织,皮色不变或呈红斑状,可见皮下血管念珠状迂曲、搏动,听诊有吹风样杂音,局部皮温高,可与其他脉管畸形同在。
影象学特点:
造影x线片见病变界限清楚,为高密度多叶实质显影伴相应大小的滋养和引流血管。
CT表现为病变边界清,造影增强,对骨损害有鉴别诊断价值。
MR对了解血管瘤部位大小,毗邻关系有很高价值。
DSA和彩色多普勒能较好了解肿瘤血流动力学形态。
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了解病变大小,血管成份多少,对疗效评判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