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生理结构的改变是引起病人术后不适的关键。
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3]:① 近端胃切除后破坏了胃接纳和储存食物的能力,也切除了胃电起搏点,从而影响远端胃运动,虽然远端胃可出现新起搏点,但比较起来其频率慢、节律差,导致了液体食物排空障碍;被游离的胃失去了周围组织与脏器的依附,胃壁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张力;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大部分胃被游离后提人胸腔内,胃窦部仍于腹腔内承受腹部的正压,并把此压力传导到胸腔胃内,使胸腔胃维持一定正压,正压的胸腔胃在负压胸腔内,两者之间的压力梯度使胃膨胀,从而影响了胸胃排空;胃食管吻合术破坏了贲门的抗反流功能,返流物可引起吻合口及黏膜水肿;②食管癌、贲门癌术中切断迷走神经主干及分支是最主要的原因。术中切断底上部的迷走神经支限制了胃的膨胀,使胃容纳食物的能力减低;支配胃体下部及胃窦的迷走神经切断,减弱了胃蠕动和研磨食物的能力,因而固体食物排空延迟,延长了不易消化食物的胃内滞留时间 ;并使胃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③术中胃长时间暴露及灯光照射、温度的变化,及术中对胃壁牵拉,造成胃壁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且胃游离后造成残胃血供减少,短期内血供不良,影响了胃壁张力;④胃泌素的减少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由于迷走神经干切断及胃血供减少,术后早期胸胃分泌胃泌素明显减少,一年后基本恢复 。胃泌素具有增加起搏点频率和敏感性,促进胃液分泌、胃窦收缩及消化道黏膜的生长等作用。故术后早期胃泌素量减少是胸胃排空障碍原因之一。
2、术后病人的管理及药物干预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食管、贲门癌患者千万不能简单的一切了之 ,“一刀永逸”,术后如何指导病人及适当的药物干预尤为重要。① 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树立信心,“手术是成功的,复发的可能是很小的”,为患者打气;②合理饮食,少食多餐,补充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蛋白质;避免过于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③根据情况,合理给与药物治疗,如表现饱胀、不思饮食,可给予胃动力药,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胃复安、吗丁啉; 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类,如莫沙必利。如表现烧心、泛酸、胸痛,可给与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如症状较轻,也可给与雷尼替丁、铝碳酸镁片等。
3、术后致虚、术后留邪是主要的病理基础。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素问?玉机真藏论》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景岳全书》 谓:“土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衰”。食管、贲门癌手术后最常导致正虚,而正虚又主要表现在胃气亏虚和阴血损耗两方面。手术必伤胃气,胃气不足,则胃之收纳腐熟功能必受影响,从而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进一步引起脾胃气虚,运化失键。而术中津血的损耗,也导致胃失濡养,胃失和降,进一步影响胃的功能。术中的损耗加上术后的生化不足,最终导致气血亏虚。严重者甚至引起心、肺、肝、肾等多脏器亏虚。术后留邪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余毒内结,即手术未能完全祛除体内的毒邪。二是因术后脾胃虚弱,运化失键,水湿内停,湿停为痰,而导致痰湿阻滞。三是术中胃络损伤,淤血内停。如《灵枢?百病始生》中说:“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食管、贲门癌术后胃络损伤常常导致淤血内停。综上所述,食管、贲门癌手术后病人其病机更为复杂,往往气血两亏,热毒、痰湿、淤血兼夹为病,临症不可不察。
4、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
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病例中表现为虚实夹杂。其中又以脾胃气虚夹有痰湿壅塞最多。另外,我们从胃镜下表现看,存在黏膜充血水肿,吻合口糜烂、溃疡等情况的比例很大,按胃镜下微观辩证来看应属于“胃热证”范畴],尽管从中医临床辨证看属于胃热的并不多,但临症在辨证的基础上酌加清热解毒之品,如黄连、蒲公英、仙鹤草、白花蛇舌草等往往起到较好的疗效。不但可以达到抗炎消肿的目的,还可以解除余毒,防止复发。再酌情选用一些具有制酸护膜作用的中药如白及、浙贝母、海螵蛸、藕粉等更有利于糜烂、溃疡的愈合,则疗效更为显着。所以,如何注意辨证结合辨病,传统中医辨证结合现代微观辩证,来更好的探讨和解决术后病人的问题值得大家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