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会用“耳聪目明”来形容一个人眼耳敏锐,头脑也就清楚、有条理。而如果耳朵老是流脓水、发闷,脓液还发臭,渐渐地也听不清了,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当心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缠上身!
耳结构:外耳道→鼓膜→中耳(鼓室)要讲清楚化脓性中耳炎的由来,咱们先来了解一下耳的结构。耳的最外侧就像一个大密道,从耳朵孔进去的走廊就是外耳道,走廊尽头是鼓膜;往里的第一个房间就是中耳,也称鼓室。鼓室这个称呼非常形象,因为中耳就像是一个大鼓,空气从外耳道进入,被鼓膜挡住,引起鼓膜的振动,从而把声音传递到耳朵里边。当外界气压很大时,鼓膜就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中耳的秘道—咽鼓管,开合能缓解耳内压力那么该怎么缓解鼓膜受到的压力呢?其实,中耳还有一个秘密通道――咽鼓管。这个秘密通道将中耳与鼻咽部连通起来,而且这个通道平时是密闭的,但在适当的机会,比如张口、吞咽、打哈欠或咀嚼时会偶尔开放一下,以此来释放鼓室内压力,保持鼓室内外压力的平衡。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飞机起飞时,由于外界气压变化,会导致耳闷,通常吞几下口水就能缓解。这就是通过开放咽鼓管,平衡鼓室内外压力,缓解耳闷的现象。也就是说,当咽鼓管存在时,人体就拥有了自主调节鼓膜内压力的能力。
而如果没有咽鼓管,中耳的压力就无法调节,当鼓室外压力>鼓室内压力,就会导致耳闷,在压力过大时,鼓膜会内陷甚至穿孔,例如潜水。
穿过中耳是内耳,这儿是与大脑联系的电报站在这个秘道隔壁,就是第二个房间――内耳,其中含有耳蜗和半规管,并与位听神经纤维相连。中耳内的听小骨(亦称听骨链)将鼓膜的振动能量传导给内耳的耳蜗,经过耳蜗的处理,将声音的振动信号转换成神经电生理信号。所以内耳就像一个电报站,最终将翻译好的电信号传递给听神经直至大脑听觉中枢,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问题多从中耳开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内出现间断性或者持续的化脓性炎症反应,脓性分泌物就会从鼓室内经由穿孔的鼓膜流出来,造成外耳道总是流脓。
另一方面,炎症长期存在,就会侵蚀鼓室内软组织、骨质,导致中耳长肉芽、骨质结构被破坏,还能连带侵蚀听骨链,引起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而且,如果炎性分泌物或者肉芽阻塞咽鼓管,造成咽鼓管无法正常换气,耳朵就会发闷,怎么捏鼻鼓气也无济于事。虽说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咽鼓管功能障碍,可是一旦出现咽鼓管功能障碍,对手术改善听力的影响就很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