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茎(phimosis)指包皮口狭小,使包皮不能翻转显露阴茎头。分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
先天性包茎亦称生理性包茎,几乎见于每一个正常新生儿及婴幼儿。小儿出生时包皮 口较小但皮肤正常、弹性好,包皮与阴茎头之间粘连,以后包皮口随小儿发育逐渐宽大,粘连逐渐吸引,包皮与阴茎头分离。一般3~4岁以后由于阴茎及阴茎头生长,包皮多可自行向上退缩,外翻包皮可显露阴茎头。有些小儿的包皮口非常细小,使包皮不能退缩,有时包皮口小若针孔,以致发生排尿困难,甚至继发膀胱输尿管反流。有包茎的小儿,由于分泌物积留于包皮下,经常刺激黏膜,可造成阴茎头包皮炎。后天性包茎亦称病理性包茎,多继发于阴茎头包皮炎及包皮和阴茎头的损伤。发生率约0.8%~l.5%。
急性阴茎头包皮炎,反复感染,包皮口逐渐有瘢痕而失去弹性,包皮口有瘢痕性挛缩形成,失去皮肤的弹性和扩张能力,包皮不能向上退缩,并常伴有尿道口狭窄。这种包茎不会自愈。
【临床症状】
包皮口狭小者有排尿困难,尿线细,排尿时包皮膨起。长期排尿困难可引起脱肛等并发症,甚至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肾输尿管积水。尿潴留于包皮囊内经常刺激包皮及阴茎头,促使其产生分泌物及表皮脱落,形成过多的包皮垢。严重者可引起包皮和阴茎头溃疡或结石形成。积聚的包皮垢呈乳白色豆腐渣样,从细小的包皮口排出。有的包皮垢如黄豆大小,堆积于阴茎头的冠状沟处,透过包皮可见略呈白色的小肿块,常被家长误认为肿瘤而就诊。由于包皮垢积留于包皮下,可诱发阴茎头包皮炎。急性发炎时,阴茎头及包皮潮湿红肿,可产生脓性分泌物。检查时需注意包皮口皮肤弹性、有无瘢痕,以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包茎。
【治疗】
新生儿的包皮和阴茎头是粘连的,一般无需分开这些粘连。如果男婴的父母没有要求 做新生儿包皮环切术,可不必检查阴茎头。阴茎头包皮粘连通常在4岁时分开,但也有的要迟一些。若无阴茎头炎或泌尿系感染,则不必翻转包皮,可待其自行分离。确有包皮或阴茎头炎症或感染的儿童,可分离包皮内板与阴茎头粘连,此外也有成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替代包皮环切术的报道。
对于有症状者也可先反复试行上翻包皮,以便扩大包皮口。手法要轻柔,不可过分急于把包皮退缩上去。当阴茎头露出后,应将包皮复原,否则会造成嵌顿包茎。大部分小儿经此种方法治疗,随年龄增长,均可治愈,只有少数需做包皮环切术。
对包皮环切术的适应证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包皮环切术可减少阴茎癌与宫颈癌的发病率。但有资料说明,常规做包皮环切的以色列,与不普及包皮环切术,而生活水平高的北欧国家,这两种癌的发病率均很低,无显著差异。有人认为包皮环切术后,可减少性病传播,但缺乏大量临床资料支持。包皮环切术的优点是可以降低泌尿系感染尤其是包皮感 染、阴茎头炎,但毕竟是个手术,与其带来的手术风险相比,对手术的优点仍有争论。在20世纪60年代新生儿包皮环切术非常普及的美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从原来的90%降到64%。而且还有下降趋势。
包茎很少合并尿道上裂或尿道下裂,如有尿道上裂或尿道下裂时不可做包皮环切术。目前共识的包皮环切术的适应证为:①包皮口有纤维性狭窄环;②反复发作阴茎头包皮炎。这两者为绝对适应证。对于5岁以后包皮口狭窄,包皮不能退缩显露阴茎头者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家长要求掌握。对于阴茎头包皮炎患儿,在急性期控制炎症,局部每日用温水或4%硼酸水浸泡数次。炎症消退后,先试行手法分离包皮,局部清洁治疗,无效时考虑做包皮环切术。手术时注意检查尿道口有无狭窄,决定是否需同时做尿道口扩张 或尿道外口切开术。
我科使用包皮环切吻合器的术后外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