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和绝经后女性为何易发生骨折?
以上病例有个共同的特点,骨质疏松易发骨折。造成骨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当下正值冬季,气温低,雨雪天气造成地面湿滑,老人极易滑倒摔伤。
2、老年人往往穿着较厚实的防寒衣来抵抗寒冷,但这同时也给老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厚实笨拙的衣物使得本就行动不便的老人跌倒、摔倒的几率大增。
3、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反应力也逐渐变慢,行动迟缓笨重也增加老人摔伤的危险。
4、老年人胃肠功能变差,往往以素食为主,加上运动量减少,容易造成骨质内钙的流失,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这也是老年人发生骨折的主要原因。
此外,一些老人身患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类风湿疾病、帕金森等,或者体形过胖体重过重等,也都会增加骨折的机会。其中,因女性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导致老年女性比男性发生骨折的风险要高两到三倍。
骨质疏松性骨折对老年人危害较大,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1、腕部骨折虽然死亡率很低,但致残率较高:若失治或误治,对上肢功能的影响较大。因为老年人腿部不灵活,手的功能对生活质量优为重要,腕部残疾,生活自理相当困难。
2、髋部和脊椎骨折致残率高、死亡率均高。
老人骨折尤以髋部骨折最为常见,也最为严重。随着冬季的到来,髋部骨折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成为老年人常见的严重损伤。尤其应当引起关注的是,髋骨骨折有相当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有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大约有14%-50%的患者会因并发症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因此髋骨骨折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髋部骨折直接导致病人死亡的几率很低,但真正可怕的是,髋部骨折的近期及远期严重的并发症常常会导致老年人死亡。一般发生髋部骨折的患者都是高龄,大多在80岁左右,行动不便,而且他们还有许多合并症和认知功能的降低。往往多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功能下降等疾病,一旦骨折就可能造成已病变的器官发生进一步损害。而发生髋部骨折后,一般需要长时间的卧床,就容易引起或加重骨折的并发症,如发生褥疮、静脉血栓、肺栓塞及泌尿系感染等。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
1、雨雪天,地面湿滑,尽量减少外出,室内活动。
2、衣着保暖,但尽量要轻便。买衣鞋不能光讲究便宜,防滑,质量要好。
3、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尽量避免剧烈运动或不科学的健身方式,如:爬山、跑跳、倒走、摔鞭、骑电动车、撞树等。
4、及早预防、系统治疗骨质疏松症。如: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晒太阳、合理荤素搭配的饮食、科学的锻炼方式,中西医结合的“抗疏”方案: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可选补肾壮骨的中药制剂、鲑鱼降钙素、阿伦磷酸盐、利塞磷酸钠等。
如何治疗?中西结合有优势。
1、腕部骨折:早期中医正骨,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大多数只需固定4-6周,中后期去除外固定后中药外敷或外洗,以利康复。特点:损伤小、痛苦小、愈合多理想。
2、髋部骨折:治疗上应以让患者“早下床”为首要目的
髋部骨折一般可分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上也应根据骨折部位不同以及病人自身体质特点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一般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目前这种技术已相当成熟,已经可以达到最早术后一周左右患者就能扶拐行走的疗效,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目前的观念是,只要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科学评估,可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固定骨折,如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等,也可行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尽早结束卧床状态,及早下地,防止病发症的发生。
目前中医院骨科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髋部骨折已形成鲜明特色,效果也非常显著。中西结合贯穿在对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当中:术前强调从整体出发,对患者体质做科学严密的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手术以及适合哪种术式。手术前先对病人的身体做整体调理,贫血的给输血,缺乏蛋白的补充蛋白,心理上对手术怀有恐惧或疑惑的,适当给予心理辅导,打消患者顾虑,为下一步的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术后康复也将中医的特色注入其中,例如采用扶正疗法,给病人服用一些补气养血、健脾调理的中药,减轻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增强营养;指导患者及早进行肢体的功能锻炼,防止及减少并发症的产生,让患者能早日下床达到生活自理。
3、胸腰椎段骨折:以微创治疗首选。只需在局麻下行椎体成形术。特点:损伤小(两个小针眼)、见效快(疼痛缓解快、大多数次日下床)、风险小。
相关文章